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韶关地区一次致涝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8 17:02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中尺度自动气象站、双偏振雷达资料以及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韶关市区引起内涝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层强辐散、高空槽东移缓慢、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以及有利的水汽条件,为该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气系统配置。(2)低层强辐合触发了不稳定能量,而高层强辐散,为低层大气有抽气作用,加剧了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引起了短时强降水的发生。(3)双偏振雷达增加了3个基本量,对暴雨发生时间和位置的判断有了很大的提高:协相关系数CC的各层组合和剖面显示,0℃层高度下方均为0.99以上的单一相态降水,移入韶关的回波属于暖云降水;由差分反射率(Zdr)的分层显示看出,在1.5~3.0 km高度附近降水粒子大部分为0.8~1.5 dB,在小时降水达到大值时大部分处于1.0~2.0 dB,说明该次天气过程大多为中小降水粒子;差分相移率(Kdp)是空中水含量的直接反映,通过Kdp与Zdr相同仰角的显示分析,其大值区更应参考Kdp... 

【文章来源】:广东气象. 2020,42(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韶关地区一次致涝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2017年7月2日08:00—3日08:00韶关市累计雨量(单位:mm)(a)和武江区惠民北路北江中学站逐小时雨量分布(b)

流线图,单位,高空槽,流线


2日08:00,500 hPa等压面上,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高空槽位于长江流域到广西沿海一带。850 hPa等压面切变线呈西南-东北走向,位于高空槽前,切变线东南侧也建立起了低空急流,从北部湾途径粤北,最大风速14~16 m/s。925 hPa等压面上也建立了一支超低空急流,位置与850 hPa上急流基本一致。200 hPa等压面上也出现了一条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高空槽,槽线从河北南部一直延伸至广西西北部,槽底深,槽前流线呈扇形分布。此时500 hPa高空槽距粤北较远,中低层的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在粤北上空,暖湿气流为粤北持续输送水汽,此时850和925 hPa郴州探空站的温度露点差均在1~2 ℃之间,强降雨虽未出现,但已为后续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2日14:00,500 hPa高空槽东移位于清远三连地区,韶关处于高空槽前;850 hPa切变线稳定少动,东南侧的低空急流维持;200和925 hPa与08:00比,形势变化不明显。此时第1阶段的强降水开始出现,500 hPa高空槽东移是主要原因。20:00—23:00,韶关地区850 hPa风场持续减小,降水减弱。3日02:00(图2),高空槽稳定少动维持在三连地区,并且槽前西南气流增强,此时副高持续强盛以及其西南侧的热带气旋“南玛都”西进北抬,可能是导致高空槽稳定少动的原因[12];850 hPa风速再次加强,风速辐合明显;925 hPa出现了暖式切变和风速辐合(上下游风速差达10 m/s);200 hPa等压面图上,南亚高压东进和西太平洋副高西进北抬,使高空槽稳定少动并且加深,槽前高空辐散加强。此时第2阶段强降水加强。综上可知,高层强辐散、高空槽缓慢东移、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为该次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气系统配置。

散度,水汽,通量,单位


2日08:00,即在强降水出现之前,在500 hPa高空槽影响下,中低层的西南气流从北部湾进入两广,并北上影响粤北,致使暖湿气流已盘踞韶关上空,梧州站的08:00探空图显示(图略),500到925 hPa的温度露点差均在0~1 ℃之间,可见上游地区的水汽条件十分充足。14:00,随着高空槽逼近以及风速持续,水汽输送更为明显,韶关市区南部区域850 hPa已处于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中心附近,其辐合中心量级小于-30×10-7 g·cm-2·hPa-1·s-1。20:00,随着850 hPa风速减弱,水汽通量散度也随之下降,此时进入降雨间歇期,但从清远探空站可看出(图略),从低层到高层层结温度线与露点温度线几乎重合;到了3日02:00,水汽通量散度再次增大(图3),700到925 hPa的辐合中心量级分别小于-25×10-7、-40×10-7、-60×10-7 g·cm-2·hPa-1·s-1,这与第2阶段强降水十分符合。3.2 热力条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清远一次暖区暴雨过程分析[J]. 韦翠,张陈娴,黄思源.  广东气象. 2019(04)
[2]2017年9月一次夏季暴雨天气的特征分析[J]. 黄元森,高诗妍,林江.  广东气象. 2019(01)
[3]“6·22”广东局地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 徐碧裕,郑伟杰,胡丽华,叶朗明.  广东气象. 2018(04)
[4]2016年泉州一次致涝暴雨过程的分析[J]. 童华君,杨苏勤,陈林.  广东气象. 2016(06)
[5]2014年5月江门一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分析[J]. 黄青兰,林雪仪,吴斯敏.  广东气象. 2016(05)
[6]2016年4月23日福建省暖区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 陈艳真,刘爱鸣,邓以勤,陈艺芳.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03)
[7]2015年5月桂北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 刘桂华,李永荣,黄河,廖明.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01)
[8]广东2010年5月一周两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 伍志方,李怀宇,吴乃庚,叶爱芬,曾沁,吴秀兰.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1)
[9]2009年广东前汛期一次连续性特大暴雨的特征及成因[J]. 黄晓东,梁巧倩,郑伟杰,梁敏妍.  广东气象. 2009(06)
[10]西江流域强对流天气特征[J]. 郭媚媚,麦冠华,何伟芬,何华庆.  广东气象. 2008(01)



本文编号:3576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576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