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记录的陇东地区近千年来干湿变化
发布时间:2022-02-13 19:15
当今,关于过去气候变化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联合国PAGES计划更将近2000年来气候和环境变化列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1000年以来,具有全球意义的最明显的气候波动包括“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20世纪变暖,而揭示这些气候事件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规律,必须建立高分辨率长尺度的古气候变化序列。我国是农业大国,亚洲季风强烈地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季风降水变化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探索过去降水、干湿变化历史及其机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规律及政府部门应对气候灾害、做出科学决策意义重大。历史文献记录的时间准确可靠、地理位置确定和气候要素含义明确,且易于获取,在重建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论文中,我们在充分发掘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早涝五级分类法”重建了陇东地区过去一千年来的干湿变化,有效地弥补了东亚季风边缘区千年尺度上高分辨率干湿序列短缺的科学问题。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史料记载连续性较差,部分年份史料缺失现象普遍,很难建立连续的气候变化序列。树木年轮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对气候变化敏感,在短尺度气候变化研究中与历史文献记录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互相...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1.1 冰芯研究
1.1.2 石笋研究
1.1.3 树轮研究
1.2 历史文献研究
1.2.1 文献资料和资料处理方法
1.2.2 温度重建
1.2.3 干湿变化研究
1.2.4 其它方面研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质地貌特征
2.2 气候条件
2.3 植被与土壤
第三章 历史文献记录的陇东地区近千年来干湿变化
3.1 史料来源
3.2 历史文献研究方法
3.3 陇东干湿序列及描述
3.4 序列可靠性检验
3.4.1 历史气候资料可靠性
3.4.2 序列均一性检验
3.4.3 与自然指标比较
3.5 陇东干湿序列周期分析
3.6 北大西洋涛动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第四章 西北地区东部5-9月PDSI重建
4.1 历史文献记录与自然记录的交叉校准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树轮数据
4.2.2 历史文献数据
4.2.3 PDSI数据
4.2.4 双指标重建方法及检验
4.3 重建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臭椿和新疆杨树木年轮生态反应值的研究[J]. 胡万银. 天津农业科学. 2013(11)
[2]利用树木年轮重建赣南地区1890年以来2—3月份温度的变化[J]. 曹受金,曹福祥,项文化. 生态学报. 2012(20)
[3]利用兴安落叶松树轮最大晚材密度重建大兴安岭北部5~8月气温变化[J]. 孙毓,王丽丽,陈津,段建平. 科学通报. 2012(19)
[4]树轮最大密度记录的贡嘎山区公元1837年以来的温度变化[J]. 段建平,王丽丽,李论,陈克龙. 科学通报. 2010(11)
[5]历史文献记录用于古气候代用序列的校准试验[J]. 张德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01)
[6]On linking climate to Chinese dynastic chang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onsoonal rain[J]. ZHANG DeEr1, LI Hong-Chun2,3, KU Teh-Lung2,4 & LU LongHua5 1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Research Center of Ocean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Cheng-Kung University, Tainan 70101, Taiwan, China; 3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 Chongqing 400715, China; 4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90089, USA; 5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01)
[7]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气候研究方法的进展——以文献资料为中心[J]. 杨煜达,王美苏,满志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02)
[8]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he infiltration depth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J]. Zhixin Hao a, Jingyun Zheng a, Quansheng Gea,, Xifeng Guoa,b a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1A, Datun Road Anwa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China b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8(09)
[9]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J]. 葛全胜,戴君虎,何凡能,潘嫄,王梦麦.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2)
[10]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化(英文)[J]. 何凡能,葛全胜,戴君虎,饶玉娟.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8(01)
博士论文
[1]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D]. 韩晋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7
本文编号:3623765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1.1 冰芯研究
1.1.2 石笋研究
1.1.3 树轮研究
1.2 历史文献研究
1.2.1 文献资料和资料处理方法
1.2.2 温度重建
1.2.3 干湿变化研究
1.2.4 其它方面研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质地貌特征
2.2 气候条件
2.3 植被与土壤
第三章 历史文献记录的陇东地区近千年来干湿变化
3.1 史料来源
3.2 历史文献研究方法
3.3 陇东干湿序列及描述
3.4 序列可靠性检验
3.4.1 历史气候资料可靠性
3.4.2 序列均一性检验
3.4.3 与自然指标比较
3.5 陇东干湿序列周期分析
3.6 北大西洋涛动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第四章 西北地区东部5-9月PDSI重建
4.1 历史文献记录与自然记录的交叉校准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树轮数据
4.2.2 历史文献数据
4.2.3 PDSI数据
4.2.4 双指标重建方法及检验
4.3 重建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臭椿和新疆杨树木年轮生态反应值的研究[J]. 胡万银. 天津农业科学. 2013(11)
[2]利用树木年轮重建赣南地区1890年以来2—3月份温度的变化[J]. 曹受金,曹福祥,项文化. 生态学报. 2012(20)
[3]利用兴安落叶松树轮最大晚材密度重建大兴安岭北部5~8月气温变化[J]. 孙毓,王丽丽,陈津,段建平. 科学通报. 2012(19)
[4]树轮最大密度记录的贡嘎山区公元1837年以来的温度变化[J]. 段建平,王丽丽,李论,陈克龙. 科学通报. 2010(11)
[5]历史文献记录用于古气候代用序列的校准试验[J]. 张德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01)
[6]On linking climate to Chinese dynastic chang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onsoonal rain[J]. ZHANG DeEr1, LI Hong-Chun2,3, KU Teh-Lung2,4 & LU LongHua5 1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Research Center of Ocean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Cheng-Kung University, Tainan 70101, Taiwan, China; 3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 Chongqing 400715, China; 4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90089, USA; 5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01)
[7]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气候研究方法的进展——以文献资料为中心[J]. 杨煜达,王美苏,满志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02)
[8]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he infiltration depth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J]. Zhixin Hao a, Jingyun Zheng a, Quansheng Gea,, Xifeng Guoa,b a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1A, Datun Road Anwa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China b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8(09)
[9]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J]. 葛全胜,戴君虎,何凡能,潘嫄,王梦麦.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2)
[10]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化(英文)[J]. 何凡能,葛全胜,戴君虎,饶玉娟.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8(01)
博士论文
[1]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D]. 韩晋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7
本文编号:3623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2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