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润指数距平率的水稻干旱灾损评估——以四川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19 08:12
利用四川省水稻主要种植区6个典型代表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等资料,计算了水稻各生育阶段内的湿润指数距平率,建立干旱影响下水稻气象产量与湿润指数距平率的统计模型,开展了水稻干旱灾损评估.结果表明:移栽到孕穗期和孕穗到开花期,蓬安的干旱指数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开花到成熟期,仁寿、蓬安、开江、甘洛的干旱指数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分离水稻气象产量后,构建了干旱影响下水稻各生育阶段干旱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统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各生育阶段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灾损评估结果指出,干旱影响下,四川水稻种植区代表站点水稻减产率在1.7%~7.2%.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1.2 水稻各生育期的划分
1.3 湿润指数距平率和干旱等级指标
1.4 水稻干旱灾损评估模型
1.4.1 分离水稻气象产量
1.4.2 建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旱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统计模型
1.4.3 建立水稻干旱灾损评估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生育期干旱指数的年代变化
2.1.1 移栽到孕穗期
2.1.2 孕穗到开花期
2.1.3 开花到成熟期
2.2 代表站点水稻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统计模型
2.3 水稻干旱灾损评估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风险评估[J]. 陈超,庞艳梅,徐富贤,郭晓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6)
[2]5种干旱指数在吉林省农业干旱评估中的适用性[J]. 穆佳,邱美娟,谷雨,任景全,刘洋.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8)
[3]不同干旱指数集对1961-2009年东北地区干旱描述的比较[J]. 梁丰,刘丹丹,徐红梅,孙嘉骏,冯雪菲,慕万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4]四川省水稻关键生育期不同等级干旱评估研究[J]. 陈东东,栗晓玮,张玉芳,陈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0)
[5]重庆市农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 周婷婷,徐刚,白基恒,赵志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6]中国西南地区地面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分析[J]. 李瀚,韩琳,贾志军,王炳赟,陈兴也.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04)
[7]西南地区不同地质灾害影响区的降水阈值研究[J]. 石兴琼,肖天贵,房玉洁,黄骏.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01)
[8]西南地区水稻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张建平,刘宗元,何永坤,罗红霞,王靖.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9]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J]. 何永坤,唐余学,张建平.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3)
[10]基于WOFOST模型的玉米干旱损失评估:以北京为例[J]. 栾庆祖,叶彩华,莫志鸿,李超.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3)
本文编号:363253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2(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1.2 水稻各生育期的划分
1.3 湿润指数距平率和干旱等级指标
1.4 水稻干旱灾损评估模型
1.4.1 分离水稻气象产量
1.4.2 建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旱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统计模型
1.4.3 建立水稻干旱灾损评估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生育期干旱指数的年代变化
2.1.1 移栽到孕穗期
2.1.2 孕穗到开花期
2.1.3 开花到成熟期
2.2 代表站点水稻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统计模型
2.3 水稻干旱灾损评估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风险评估[J]. 陈超,庞艳梅,徐富贤,郭晓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6)
[2]5种干旱指数在吉林省农业干旱评估中的适用性[J]. 穆佳,邱美娟,谷雨,任景全,刘洋.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8)
[3]不同干旱指数集对1961-2009年东北地区干旱描述的比较[J]. 梁丰,刘丹丹,徐红梅,孙嘉骏,冯雪菲,慕万峰.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1)
[4]四川省水稻关键生育期不同等级干旱评估研究[J]. 陈东东,栗晓玮,张玉芳,陈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0)
[5]重庆市农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 周婷婷,徐刚,白基恒,赵志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6]中国西南地区地面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分析[J]. 李瀚,韩琳,贾志军,王炳赟,陈兴也.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04)
[7]西南地区不同地质灾害影响区的降水阈值研究[J]. 石兴琼,肖天贵,房玉洁,黄骏.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01)
[8]西南地区水稻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张建平,刘宗元,何永坤,罗红霞,王靖.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9]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J]. 何永坤,唐余学,张建平.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3)
[10]基于WOFOST模型的玉米干旱损失评估:以北京为例[J]. 栾庆祖,叶彩华,莫志鸿,李超. 中国农业气象. 2014(03)
本文编号:3632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63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