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环境关联的城市空间形态评价方法研究 ——以广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07 07:06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密集都市区的风热环境变化导致城市热岛、碳排与节能、空气污染、生态环境及卫生健康环境等方面问题不断恶化。结合城市气候学进行人居环境学科相关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高密度都市尤其值得关注,其问题复杂性、多样性、矛盾性并存,为人类都市问题求解提供了丰富样本。位于亚热带都市区的广州作为具有形态学和气候学典型性的中国一线都市及粤港澳湾区核心城市,对其风热环境的形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标本价值。目前我国大量性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城市规划管理框架下快速形成,其中缺乏对城市风热环境问题的系统关注,且当前国内外基于风热环境关联城市空间形态的评价研究成果主要针对城市尺度或街区尺度,仅关注若干空间形态指标的评价,与当前我国城市设计工作机制有效衔接方面尚有较大的研究空白。本研究针对中尺度的城市空间形态,结合城市气候学等研究方法,以系统性的视角进行基于风热环境关联的城市空间形态评价的量化研究,为城市设计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风热环境评价指引。首先,研究采用类型—形态分析法(Typo-Morphological Approach)等经典的城市形态研究方法...
【文章页数】:2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风热环境关联的广州典型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2.1 广州典型空间形态的分析
2.2 城市空间形态的风热关联研究
2.3 研究案例选取
2.4 小结
第三章 风热环境关联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法构建
3.1 城市空间形态的要素分析方法
3.2 风热环境模拟分析方法
3.3 现场实测与软件校验
3.4 小结
第四章 临山梳式型空间形态的风热环境关联分析
4.1 空间形态基本特征
4.2 风热环境模拟分析
4.3 空间形态要素分析
4.4 总体分析校验
4.5 分类分析校验
4.6 小结
第五章 滨水梳式型空间形态的风热环境关联分析
5.1 空间形态基本特征
5.2 风热环境模拟分析
5.3 空间形态要素分析
5.4 总体分析校验
5.5 分类分析校验
5.6 评价小结
第六章 斑块型空间形态的风热环境关联分析
6.1 空间形态基本特征
6.2 风热环境模拟分析
6.3 空间形态要素分析
6.4 总体分析校验
6.5 分类分析校验
6.6 小结
第七章 城市空间形态与风热环境的总体关联分析
7.1 总体分析校验
7.2 分类分析校验
7.3 空间形态与风热环境关联的总体规律
7.4 小结
第八章 基于风热环境的城市设计评价方法
8.1 基于风热环境的城市设计评价优化建议
8.2 评价构建思维
8.3 评价指标体系
8.4 评价方法运用
8.5 小结
总结
研究基本结论
创新与特色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绿量的城市热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J]. 周宏轩,陶贵鑫,炎欣烨,孙婧,吴岳.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8)
[2]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J]. 段进,杨保军,周岚,张京祥,叶斌,罗海明,刘奇志,柴彦威,张文佳,叶裕民,李志刚,肖扬,陈宏胜,王承慧,武廷海,王兰,周素红,龙瀛,张松,段德罡,钱睿,周文竹,张帆,石邢,郑德高,杨涛,冷红,周江评,汪芳,曹康,张国华,杨宇振. 城市规划. 2020(02)
[3]基于地-空观测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调查及时空演变特征[J]. 王耀庭,梁加成,郑祚芳,李青春,李威,窦有俊. 环境科学. 2020(05)
[4]城市设计的中间尺度形态——南通“通津九脉”设计探索[J]. 杨俊宴,陆小波. 城市规划. 2019(12)
[5]北方滨水区街区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J]. 宋晓程,刘京,赵宇. 建筑科学. 2019(10)
[6]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J]. 李志刚,陈宏胜. 城市规划. 2019(09)
[7]基于风热环境优化的湿热地区城市设计要素评价研究——以广州白云新城为例[J]. 张雅妮,黄甥柑,殷实,肖毅强.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4)
[8]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J]. 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郑子豪,李娟娟. 资源科学. 2019(06)
[9]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分析和评价方法研究——以天津为例[J]. 梁颢严,孟庆林,李琼,任鹏. 建筑节能. 2019(06)
[10]安全·生态·健康:绿色城市设计的数字化转型[J]. 杨俊宴,章飙. 中国园林. 2018(12)
博士论文
[1]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研究[D]. 张莎玮.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热环境影响因子及评价模型研究[D]. 梁颢严.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基于微气候分析的城市中心商业区空间形态研究[D]. 邓寄豫.东南大学 2018
[4]面向管理的城市设计导控实践研究[D]. 林隽.华南理工大学 2015
[5]形态类型视角下20世纪初以来广州住区特征与演进[D]. 陈锦棠.华南理工大学 2014
[6]1949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形态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D]. 黄慧明.华南理工大学 2013
[7]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D]. 姚圣.华南理工大学 2013
[8]结合数字化技术的自然形态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 苏毅.天津大学 2010
[9]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王振.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0]绿色城市设计及其地域主义维度[D]. 孙彦青.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WRF的黄石城市热环境及通风廊道研究[D]. 李倩.湖北工业大学 2016
[2]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研究[D]. 张涛.东南大学 2015
[3]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村落热环境研究[D]. 李坤明.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 兰潇.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基于生态观的山地城市设计研究[D]. 辛金.重庆大学 2012
[6]城市粗糙度理论下南京居住小区风环境CFD模拟方法与肌理形态关系研究[D]. 杨扬.南京大学 2012
[7]城市水体布局变化对局地大气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D]. 轩春怡.兰州大学 2011
[8]广州旧城更新与保护研究[D]. 吴敏.同济大学 2008
[9]城市下垫面热特性与城市热岛关系研究[D]. 陈玉荣.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712454
【文章页数】:2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风热环境关联的广州典型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2.1 广州典型空间形态的分析
2.2 城市空间形态的风热关联研究
2.3 研究案例选取
2.4 小结
第三章 风热环境关联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法构建
3.1 城市空间形态的要素分析方法
3.2 风热环境模拟分析方法
3.3 现场实测与软件校验
3.4 小结
第四章 临山梳式型空间形态的风热环境关联分析
4.1 空间形态基本特征
4.2 风热环境模拟分析
4.3 空间形态要素分析
4.4 总体分析校验
4.5 分类分析校验
4.6 小结
第五章 滨水梳式型空间形态的风热环境关联分析
5.1 空间形态基本特征
5.2 风热环境模拟分析
5.3 空间形态要素分析
5.4 总体分析校验
5.5 分类分析校验
5.6 评价小结
第六章 斑块型空间形态的风热环境关联分析
6.1 空间形态基本特征
6.2 风热环境模拟分析
6.3 空间形态要素分析
6.4 总体分析校验
6.5 分类分析校验
6.6 小结
第七章 城市空间形态与风热环境的总体关联分析
7.1 总体分析校验
7.2 分类分析校验
7.3 空间形态与风热环境关联的总体规律
7.4 小结
第八章 基于风热环境的城市设计评价方法
8.1 基于风热环境的城市设计评价优化建议
8.2 评价构建思维
8.3 评价指标体系
8.4 评价方法运用
8.5 小结
总结
研究基本结论
创新与特色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绿量的城市热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J]. 周宏轩,陶贵鑫,炎欣烨,孙婧,吴岳.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8)
[2]规划提高城市免疫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事件笔谈会[J]. 段进,杨保军,周岚,张京祥,叶斌,罗海明,刘奇志,柴彦威,张文佳,叶裕民,李志刚,肖扬,陈宏胜,王承慧,武廷海,王兰,周素红,龙瀛,张松,段德罡,钱睿,周文竹,张帆,石邢,郑德高,杨涛,冷红,周江评,汪芳,曹康,张国华,杨宇振. 城市规划. 2020(02)
[3]基于地-空观测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调查及时空演变特征[J]. 王耀庭,梁加成,郑祚芳,李青春,李威,窦有俊. 环境科学. 2020(05)
[4]城市设计的中间尺度形态——南通“通津九脉”设计探索[J]. 杨俊宴,陆小波. 城市规划. 2019(12)
[5]北方滨水区街区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J]. 宋晓程,刘京,赵宇. 建筑科学. 2019(10)
[6]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J]. 李志刚,陈宏胜. 城市规划. 2019(09)
[7]基于风热环境优化的湿热地区城市设计要素评价研究——以广州白云新城为例[J]. 张雅妮,黄甥柑,殷实,肖毅强.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4)
[8]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J]. 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郑子豪,李娟娟. 资源科学. 2019(06)
[9]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分析和评价方法研究——以天津为例[J]. 梁颢严,孟庆林,李琼,任鹏. 建筑节能. 2019(06)
[10]安全·生态·健康:绿色城市设计的数字化转型[J]. 杨俊宴,章飙. 中国园林. 2018(12)
博士论文
[1]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研究[D]. 张莎玮.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热环境影响因子及评价模型研究[D]. 梁颢严.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基于微气候分析的城市中心商业区空间形态研究[D]. 邓寄豫.东南大学 2018
[4]面向管理的城市设计导控实践研究[D]. 林隽.华南理工大学 2015
[5]形态类型视角下20世纪初以来广州住区特征与演进[D]. 陈锦棠.华南理工大学 2014
[6]1949年以来广州旧城的形态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D]. 黄慧明.华南理工大学 2013
[7]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D]. 姚圣.华南理工大学 2013
[8]结合数字化技术的自然形态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 苏毅.天津大学 2010
[9]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王振.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0]绿色城市设计及其地域主义维度[D]. 孙彦青.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WRF的黄石城市热环境及通风廊道研究[D]. 李倩.湖北工业大学 2016
[2]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研究[D]. 张涛.东南大学 2015
[3]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村落热环境研究[D]. 李坤明.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 兰潇.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基于生态观的山地城市设计研究[D]. 辛金.重庆大学 2012
[6]城市粗糙度理论下南京居住小区风环境CFD模拟方法与肌理形态关系研究[D]. 杨扬.南京大学 2012
[7]城市水体布局变化对局地大气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D]. 轩春怡.兰州大学 2011
[8]广州旧城更新与保护研究[D]. 吴敏.同济大学 2008
[9]城市下垫面热特性与城市热岛关系研究[D]. 陈玉荣.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712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71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