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两类暴雨的中尺度影响系统和大气垂直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6 07:57
利用常规观测、FY-2G、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9日、6月27日和2016年10月2-3日乌鲁木齐三次典型暴雨过程(分别简称为过程1、过程2和过程3)的中尺度影响系统和大气垂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历时短且有短时强降水出现的过程1和过程2为强对流型暴雨,分别产生在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和低值系统前部西南气流中;历时较长且相对平稳的过程3为平稳型暴雨,出现于槽前偏西气流中。强对流型暴雨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性更强、低层大气更湿,对暴雨中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更为有利,此类暴雨是由相对孤立、尺度小、生成和发展迅速且生命史短的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及尺度小、生消快、移动迅速的γ-中尺度对流单体直接造成,且伴有中低层风速辐合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平稳型暴雨则是由持续时间长且尺度大的层积混合云团、雷达回波及切变线直接造成。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场资料和地基微波辐射计相对湿度资料分别能够细致刻画和监测乌鲁木齐两类暴雨过程水平风场和大气相对湿度演变特征。暴雨开始前,低层风场和高层风场随高度分别出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低层暖平流和高层冷平流增...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资料简介
3 暴雨过程概况
4 环流特征
5 水汽和热动力条件
6 中尺度系统分析
7 大气垂直结构分析
7.1 大气水平风场垂直结构特征
7.2 大气相对湿度垂直结构特征
8 结论
本文编号:3743833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资料简介
3 暴雨过程概况
4 环流特征
5 水汽和热动力条件
6 中尺度系统分析
7 大气垂直结构分析
7.1 大气水平风场垂直结构特征
7.2 大气相对湿度垂直结构特征
8 结论
本文编号:3743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74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