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广东一次飑线过程中一个雷暴单体成熟阶段的电荷结构演变特征的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23-04-21 21:05
  为了进一步印证以往观测反推得到的广东地区雷暴云多偶极性电荷结构的结论,利用加入了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模拟了广东在2017年5月8日发生的一次飑线过程,并对这次飑线过程中一个雷暴单体成熟期的电荷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动力、云水含量、各水成物粒子混合比及携带电荷情况,讨论了电荷结构的形成及演变机制。结果表明,成熟阶段的单体,电荷结构从三极性逐渐演变为偶极性。这是因为在成熟初期,霰粒子在有效液态水含量适中且温度较高的地方与冰晶/雪花粒子发生了非感应碰撞,因此底部霰粒子携带正电,雷暴云底部形成次正电荷区,电荷结构为三极性。而在成熟后期,由于丰富的云水含量,使冰粒子的凇附过程增强,霰不断增加,冰晶和雪花不断被消耗,温度较暖区域与霰共存的冰晶和雪花急剧减少,使得该区域大小冰粒子的非感应碰撞起电急剧减少,此处霰粒子不能再通过非感应碰撞获得正电荷,底部次正电荷区随之消失,雷暴云的电荷结构转变为偶极性。此结果和以往观测反推得到的结论不同,这表明,对南方雷暴电荷结构还需继续深入认识。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天气背景及模式介绍
    2.1 天气背景
    2.2 模式介绍
3 模拟结果分析
    3.1 结果验证
    3.2 空间电荷结构演变特征
    3.3 云水混合比及垂直风速的分布
    3.4 各水成物粒子的混合比分布
    3.5 水成物粒子的电荷混合比分布
4 结论和讨论



本文编号:3796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796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