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记录的长白山高海拔泥炭地表面干湿变化
发布时间:2023-05-22 02:54
泥炭地古气候重建是全球变化科学的重要部分,正确认识环境演化的历史为理解区域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东北地区长白山地老白山、园池和赤池三处泥炭沼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MS14C测年和137Cs技术建立年代序列,并对植物大化石、有壳变形虫和腐殖化度指标分析,重建长白山区高海拔沼泽表面近现代湿度变化。本文还将重建的地表湿度与气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泥炭地表面湿度变化的驱动因素。文中植物大化石分析采用QLCMA方法,对鉴别和统计的结果进行除趋势(DCA)分析提取环境梯度。结果表明物种在DCA第一轴上的排序存在明显的干湿梯度,表明湿度是影响植物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有壳变形虫物种的划分参考Charman的鉴别方法。利用李鸿凯等应用rioja软件包建立的东北地区有壳变形虫-水位转换函数得出各点的水位埋深数据。泥炭腐殖化度的测量采用的是欧洲ACCROTELM计划中应用的方法,以碱提取液在波长为540nm处的吸光度值表征泥炭的分解程度。将老白山泥炭地的植物大化石、有壳变形虫和腐殖化度相对比,结果表明老白山泥炭地植物大化石与腐殖化度相关性较高(r=0.856,n=41...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代用指标研究进展
1.2.1 植物大化石研究进展
1.2.2 有壳变形虫研究进展
1.2.3 腐殖化度研究进展
1.3 选题依据和意义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意义
1.3.3 技术路线
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地点与样品采集
2.2.1 老白山泥炭沼泽
2.2.2 园池泥炭沼泽
2.2.3 赤池泥炭沼泽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品采集
2.3.2 AMS14C和137Cs方法定年
2.3.3 植物大化石鉴别与分析
2.3.4 有壳变形虫处理与鉴定
2.3.5 腐殖化度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泥炭剖面年代框架
3.2 老白山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
3.2.1 老白山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
3.2.2 老白山有壳变形虫确定的水位埋深
3.2.3 老白山腐殖化度测定结果
3.3 园池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
3.3.1 园池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
3.3.2 园池有壳变形虫确定的水位埋深
3.3.3 园池腐殖化度测定结果
3.4 赤池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
3.4.1 赤池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
3.4.2 赤池有壳变形虫分布
3.4.3 赤池腐殖化度测定结果
4.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老白山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
4.1.2 园池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
4.1.3 赤池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
4.1.4 老白山泥炭沼泽古水位动态
4.1.5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4.2 主要结论
4.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本文编号:3821857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代用指标研究进展
1.2.1 植物大化石研究进展
1.2.2 有壳变形虫研究进展
1.2.3 腐殖化度研究进展
1.3 选题依据和意义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意义
1.3.3 技术路线
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地点与样品采集
2.2.1 老白山泥炭沼泽
2.2.2 园池泥炭沼泽
2.2.3 赤池泥炭沼泽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品采集
2.3.2 AMS14C和137Cs方法定年
2.3.3 植物大化石鉴别与分析
2.3.4 有壳变形虫处理与鉴定
2.3.5 腐殖化度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泥炭剖面年代框架
3.2 老白山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
3.2.1 老白山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
3.2.2 老白山有壳变形虫确定的水位埋深
3.2.3 老白山腐殖化度测定结果
3.3 园池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
3.3.1 园池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
3.3.2 园池有壳变形虫确定的水位埋深
3.3.3 园池腐殖化度测定结果
3.4 赤池泥炭剖面地表湿度变化
3.4.1 赤池植物大化石分布特征
3.4.2 赤池有壳变形虫分布
3.4.3 赤池腐殖化度测定结果
4.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老白山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
4.1.2 园池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
4.1.3 赤池泥炭地表面干湿动态
4.1.4 老白山泥炭沼泽古水位动态
4.1.5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4.2 主要结论
4.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本文编号:382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82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