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熵增蒸散模型在中国区域的应用及时间尺度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8 10:28
为解决传统蒸散发计算中模型参数、模型缺陷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基于最大熵增蒸散发(MEP)模型的模型假设,针对我国不同植被覆盖下的蒸散发(潜热)通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半小时、日、周、月等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模型表现,以期获得适合我国区域的蒸散发计算方法。结果表明:MEP模型具有较好的模型计算表现,与多个站点的涡度相关实测数据较为接近;MEP模型在半小时尺度上应用更优,所有站点的潜热通量平均决定性系数(R2)为0.75,周、月尺度上潜热通量精度较显热通量高。对MEP模型的两个输入参数(表面温度和比湿)分析表明,表面温度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MEP模型精度高且具有所需输入参数少的优势,研究结果可用于对各种植被覆盖地表的蒸散发估算。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最大熵增蒸散(MEP)模型
1.3 模型输入计算方法
1.4 模型表现评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显热通量与潜热通量估算
2.2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数据的模型表现
3 讨 论
4 结 论
本文编号:3824420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最大熵增蒸散(MEP)模型
1.3 模型输入计算方法
1.4 模型表现评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显热通量与潜热通量估算
2.2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数据的模型表现
3 讨 论
4 结 论
本文编号:3824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82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