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植被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3-09-03 20:26
为量化河西走廊植被碳源/汇,分析该区域植被碳源/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本研究基于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了2001-2016年逐月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采用BondLamberty和Raich提出的异养呼吸速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式求得该区域土壤异养呼吸,即土壤微生物呼吸量(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Rh)值;根据公式NEP=NPP-Rh得到该区域逐月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以NEP(Net Ecosysterm Productivity)为量化指标来评估该区域碳量变化,并分析了气象因子(气温、降水、太阳辐射等)对碳源/汇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CASA模型的河西走廊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时空分析(1)河西走廊植被NPP总体上呈现从东南往西北、从东往西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体而言,NPP高值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东段及中部平原绿洲农业区。16年来植被NPP均值为144.80 g C·m-2·a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研究进展
1.2.2 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1.2.3 植被碳源/汇研究进展
1.2.4 自然因子响应研究现状
1.2.5 小结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概况、数据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1 气象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2 遥感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3 植被类型数据来源及处理
2.2.4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CASA模型的河西走廊植被NPP时空分析
3.1 NPP估算结果验证
3.2 NPP时空分布特征
3.2.1 NPP时间分布特征
3.2.2 NPP空间分布特征
3.2.3 不同植被类型NPP变化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土壤微生物呼吸量(Rh)时空分析
4.1 Rh精度对比
4.2 Rh时空分布特征
4.2.1 Rh时间分布特征
4.2.2 Rh空间特征
4.3 本章小结
5 河西走廊植被碳源/汇时空分析
5.1 NEP计算结果
5.1.1 2001-2016年河西走廊年NEP变化
5.1.2 2001-2016年河西走廊分月NEP变化
5.1.3 2016年河西走廊逐月NEP变化
5.2 NEP时空分布特征
5.2.1 NEP时间分布特征
5.2.2 NEP空间分布特征
5.2.3 不同植被类型NEP变化特征
5.3 本章小结
6 河西走廊植被碳源/汇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分析
6.1 植被碳源/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6.2 植被碳源/汇与气象因子的响应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45726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研究进展
1.2.2 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1.2.3 植被碳源/汇研究进展
1.2.4 自然因子响应研究现状
1.2.5 小结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概况、数据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1 气象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2 遥感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3 植被类型数据来源及处理
2.2.4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CASA模型的河西走廊植被NPP时空分析
3.1 NPP估算结果验证
3.2 NPP时空分布特征
3.2.1 NPP时间分布特征
3.2.2 NPP空间分布特征
3.2.3 不同植被类型NPP变化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土壤微生物呼吸量(Rh)时空分析
4.1 Rh精度对比
4.2 Rh时空分布特征
4.2.1 Rh时间分布特征
4.2.2 Rh空间特征
4.3 本章小结
5 河西走廊植被碳源/汇时空分析
5.1 NEP计算结果
5.1.1 2001-2016年河西走廊年NEP变化
5.1.2 2001-2016年河西走廊分月NEP变化
5.1.3 2016年河西走廊逐月NEP变化
5.2 NEP时空分布特征
5.2.1 NEP时间分布特征
5.2.2 NEP空间分布特征
5.2.3 不同植被类型NEP变化特征
5.3 本章小结
6 河西走廊植被碳源/汇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分析
6.1 植被碳源/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6.2 植被碳源/汇与气象因子的响应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45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84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