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24-03-21 20:55
使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再分析FNL资料,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对2016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对24 h累积的降水模拟量、Cape值、涡度场、相对湿度等有关暴雨诊断分析所需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选择MICAPS资料作为实况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此次降水过程,模拟雨带与实际位置大致相同,均在长江中下游,但遗漏了重庆东北部的暴雨及重庆以西地区的降雨,且模拟的雨带范围与实况相比较小,位置有所偏差.有利的不稳定条件、较好的水汽条件、高层辐合、低层辐散的形势为暴雨的发生提供抬升的动力条件,是此次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及模拟方案介绍
2 降水模拟结果
3 天气形势模拟结果
3.1 高空形势分析
3.2 地面形势分析
4 水汽条件分析
4.1 相对湿度
4.2 水汽通量散度
5 动力条件分析
5.1 散度场
5.2 垂直速度
5.3 涡度
6 不稳定条件分析
6.1 对流有效位能
6.2 温度场
7 结论
本文编号:3934130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及模拟方案介绍
2 降水模拟结果
3 天气形势模拟结果
3.1 高空形势分析
3.2 地面形势分析
4 水汽条件分析
4.1 相对湿度
4.2 水汽通量散度
5 动力条件分析
5.1 散度场
5.2 垂直速度
5.3 涡度
6 不稳定条件分析
6.1 对流有效位能
6.2 温度场
7 结论
本文编号:3934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93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