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北部三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2007年7月2—6日(a)、2010年7月16—19日(b)和2012年7月3—5日(c)500hPa平均高度场(等值线,单位:dagpm)和200hPa风场(阴影代表风速大于等于30m·s-1)
3个个例的环境场均有差异,但是阻塞环流形势、副高稳定少动构建了稳定的大尺度背景,为水汽输送通道的建立、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持续性暴雨出现的重要原因。3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特征
图22007年7月2—6日(a)、2010年7月16—19日(b)和2012年7月3—5日(c)地面至300hPa水汽通量场(阴影和矢量,单位:kg·m-1·s-1)
3个个例降雨期间的平均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布(图2)显示,2007年个例中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来自西太平洋的水汽并不明显,降水开始前24h,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水汽通量大值输送带,整层水汽通量超过600kg·m-1·s-1,川东北整层水汽....
图32007年7月2—6日(a)、2010年7月16—19日(b)和2012年7月3—5日(c)水汽通量距平场(阴影和矢量,单位:kg·m-1·s-1)
计算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川东北每天水汽输送通量与气候平均水汽通量的偏离程度,2007年个例中(图3a)川东北暴雨地区偏离气候态的水汽通量最强达到200~350kg·m-1·s-1,孟加拉湾和南海都是距平场的大值区,孟加拉湾、南海均为一致的偏西水汽输送距平气流,说明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强....
图42007年7月2日(a)、2010年7月16日(b)和2012年7月3日(c)500m高度上240h水汽后向轨迹模拟
不同的水汽通道对应有不同的输送高度。对比分析500m高度上3个持续性暴雨个例聚类分析得到的平均轨迹(图4),自南海沿华南地区进入川东北这条水汽通道在3个个例中均存在,轨迹数分别占43%、51%、34%。在2010年个例中,还存在自西太平洋沿南海北部-华南地区进入川东北的水汽通道....
本文编号:3953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95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