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时空变化特征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6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潜热通量EOF分解前3个模态空间型(左)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右)
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夏季感热通量EOF分解前2个模态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48.4%且通过NORTH等[34]准则检验,图7给出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夏季感热通量EOF分解前2个模态空间型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可以看出,第1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29.2%,其空间型表现....
图5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感热通量EOF分解前3个模态空间型(左)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右)
图4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a、b)、夏季(c、d)感热通量(a、c)及潜热通量(b、d)距平年际变化及其趋势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潜热通量EOF分解前3个模态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59.4%且通过NORTH等[34]准则检验,图6给出1979—2017....
图1研究区域示意图(阴影为海拔高度,单位:m)
使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http://data.ecmwf.int),有关该资料同化方案、数据源等的详细介绍参见文献[27]和[28]。已有研究表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9-31],因此选取1979—2017年共39a逐日的....
图2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a、b)、夏季(c、d)平均感热通量(a、c)和潜热通量(b、d)空间分布(单位:W·m-2)
图3为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与夏季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差值空间分布。可以看出,春季感热通量比夏季大,潜热通量则是夏季较春季大,这与西南地区干湿季明显的气候特征相对应。图3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与夏季平均感热通量(a)和潜热通量(b)差值空间分布(单....
本文编号:3974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97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