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中国西南地区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时空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4-05-15 20:46
  基于1979—2017年ERA再分析资料地表潜热和感热通量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和功率谱方法对中国西南地区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感热通量比夏季大;而潜热通量则是夏季大、春季小。春夏季感热通量在2000年以后有明显减弱;而春夏季的潜热通量从2000年以后显著增强。(2)春季感热通量主要存在3种模态空间型,表现为东西反向、全区一致和"-+"偶极子分布;夏季感热通量主要存在2种模态空间型,表现为空间分布一致型。相应的时间系数表征了夏季感热通量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春季潜热通量存在3种模态空间型,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东西反向和由中心向外递减分布;夏季潜热通量主要存在2种模态空间型,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和由西北向东南呈梯形逐步增强的趋势。相应的时间系数表征了潜热通量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3)春夏季感热通量主要有3 a左右的年际变化和10 a以上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年代际变化信号强于年际变化信号。春夏季潜热通量主要存在10 a以上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图6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潜热通量EOF分解前3个模态空间型(左)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右)

图6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潜热通量EOF分解前3个模态空间型(左)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右)

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夏季感热通量EOF分解前2个模态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48.4%且通过NORTH等[34]准则检验,图7给出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夏季感热通量EOF分解前2个模态空间型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可以看出,第1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29.2%,其空间型表现....


图5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感热通量EOF分解前3个模态空间型(左)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右)

图5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感热通量EOF分解前3个模态空间型(左)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右)

图4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a、b)、夏季(c、d)感热通量(a、c)及潜热通量(b、d)距平年际变化及其趋势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潜热通量EOF分解前3个模态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59.4%且通过NORTH等[34]准则检验,图6给出1979—2017....


图1研究区域示意图(阴影为海拔高度,单位:m)

图1研究区域示意图(阴影为海拔高度,单位:m)

使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http://data.ecmwf.int),有关该资料同化方案、数据源等的详细介绍参见文献[27]和[28]。已有研究表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9-31],因此选取1979—2017年共39a逐日的....


图2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a、b)、夏季(c、d)平均感热通量(a、c)和潜热通量(b、d)空间分布(单位:W·m-2)

图2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a、b)、夏季(c、d)平均感热通量(a、c)和潜热通量(b、d)空间分布(单位:W·m-2)

图3为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与夏季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差值空间分布。可以看出,春季感热通量比夏季大,潜热通量则是夏季较春季大,这与西南地区干湿季明显的气候特征相对应。图31979—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春季与夏季平均感热通量(a)和潜热通量(b)差值空间分布(单....



本文编号:3974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974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