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5 02:02
空气负离子具有杀菌、降尘、清洁空气的功效,能够表征环境空气的清洁度。(?)文以上海为研究区域,选取交通道路、农田、居住文教区、生态用地(城市绿(?)、林地、湿地公园、湖边、森林公园)4种典型功能区,共28测点,2012-2014(?)对其空气负离子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选取空气质量较好的夏季,对部分测(?点空气负离子、环境因子、气象因子进行同步监测,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变化规律,以及负离子与气象因子、环境因子的关联性;同时,以崇明4个监测点和浦东1个监测站为研究对象,进行空气负离子在线动态连续监测,分析了春、夏、秋、冬四季负离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为探明空气负葛子与生态用地属性的关系,在2012年对24个生态用地的正、负离子,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因子进行监测,分析其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2013年崇明环保局、明珠湖公园四季中任意一晴朗天空气负离子24小时浓度变化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季空气负离子变化均表现为夜间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白天。负离子波谷大多出现在白天,夜间20:00至次日凌晨4:00相对较高。从崇明4个监测点和浦东1个监测...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
1.2.1 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机理
1.2.2 空气负离子的研究领域
1.2.3 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研究进展
1.2.4 空气负离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监测设备
2.2.2 监测条件与数据采集
2.2.3 数据处理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典型功能区环境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规律
3.1 典型功能区选择
3.1.1 交通道路
3.1.2 农田
3.1.3 居住文教办公区
3.1.4 生态用地区
3.2 空气负离子浓度时间变化规律
3.2.1 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
3.2.2 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变化
3.3 典型功能区夏季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特征
3.3.1 交通道路
3.3.2 农田
3.3.3 居住文教办公区
3.3.4 生态用地
3.3.5 不同典型功能区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生态用地属性的关联性
4.1 监测点筛选
4.1.1 监测点选择
4.1.2 监测因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生态用地位置与空气负离子的关联性
4.2.2 生态用地环境空气清洁度分析
4.2.3 生态用地植被特征与空气负离子的关联性
4.2.4 生态用地健康效益主成分识别
4.2.5 生态用地健康效益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4.2.6 各生态用地健康效益分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
5.1 监测内容
5.1.1 监测点选择
5.1.2 监测因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温度、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的关联性
5.2.2 降雨事件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关联性
5.2.3 太阳辐射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关联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污染因子的关联性
6.1 监测内容
6.1.1 监测点选择
6.1.2 因子选择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环境污染因子与空气负离子日均值变化的关联性
6.2.2 环境污染因子与空气负离子时均值变化的关联性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989489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空气负离子研究进展
1.2.1 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机理
1.2.2 空气负离子的研究领域
1.2.3 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研究进展
1.2.4 空气负离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监测设备
2.2.2 监测条件与数据采集
2.2.3 数据处理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典型功能区环境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规律
3.1 典型功能区选择
3.1.1 交通道路
3.1.2 农田
3.1.3 居住文教办公区
3.1.4 生态用地区
3.2 空气负离子浓度时间变化规律
3.2.1 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
3.2.2 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变化
3.3 典型功能区夏季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特征
3.3.1 交通道路
3.3.2 农田
3.3.3 居住文教办公区
3.3.4 生态用地
3.3.5 不同典型功能区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生态用地属性的关联性
4.1 监测点筛选
4.1.1 监测点选择
4.1.2 监测因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生态用地位置与空气负离子的关联性
4.2.2 生态用地环境空气清洁度分析
4.2.3 生态用地植被特征与空气负离子的关联性
4.2.4 生态用地健康效益主成分识别
4.2.5 生态用地健康效益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4.2.6 各生态用地健康效益分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
5.1 监测内容
5.1.1 监测点选择
5.1.2 监测因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温度、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的关联性
5.2.2 降雨事件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关联性
5.2.3 太阳辐射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关联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污染因子的关联性
6.1 监测内容
6.1.1 监测点选择
6.1.2 因子选择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环境污染因子与空气负离子日均值变化的关联性
6.2.2 环境污染因子与空气负离子时均值变化的关联性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989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98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