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高温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3:16
【摘要】:高温型中空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是我们研制的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文章首先回顾了太阳能利用的发展状况,并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和太阳能集热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简单介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课题。 太阳能的热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特殊的热交换器,将分散的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并将其热能传递给工质,加热工质。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最成熟的技术,它以构建简单、便于维护、节能环保等特点遍布全球。按集热器是否有真空空间来分,一般可分为平板集热器和真空管集热器。在国内占市场份额达到90%的真空管集热器具有高温、可全年运行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不成压、炸管、结垢等缺点。平板集热器具有接口简单、能承受压力、日平均效率高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热损失大、保温性能差、温度低等缺点,但是,平板集热器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提高,必然成为未来太阳能集热器发展的趋势。 本文旨在研制一种高热效率、高保温效果、高温的新型平板集热器。 本文建立的平板集热器的数学模型,为研究平板集热器的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平板集热器系统比一般的换热器要复杂得多,包含三种换热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换热。本文分别分节描写太阳辐射、集热器的热损失、集热器的能量平衡、集热器热效率和集热系统的流动阻力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方便我们研究影响集热器热性能的因素,有助于集热器的设计。 本文将自制两块结构尺寸、箱体材料和保温材料不同的平板集热器。介绍了平板集热器热性能测量系统的管道材料、传热工质、保温材料等,以及热性能测量系统所需的其他部件,如冷却箱、油膨胀箱、油过滤器、阀门、高温油泵等。 集热器的实验数据是为评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本文将对集热器进行热性能试验,热性能指标包括空晒温度、瞬时效率和日平均效率等。 首先对用真空玻璃作端盖的1号平板集热器进行空晒实验。集热器在实验进行十分钟后破裂,说明用真空玻璃作平板集热器的端盖还不可行。空晒实验是在晴朗天气、全天累计日辐照量为25629KJ/m2的条件下进行的,1号平板集热器的吸热板温度最高能达到170.2℃。空晒实验结束后1号平板集热器没有发生变形、开裂或其他损坏。接着分别对1号平板集热器和2号平板集热器在秋季晴天进行热性能试验,1号平板集热器是在日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757W/m2、导热油质量流量为185Kg/h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1号平板集热器吸热板温度最高能达到91.6℃,导热油出口温度最高达到79.5℃,瞬时效率最高为0.65,日平均效率为0.54;2号平板集热器是在日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989W/m2、导热油质量流量为85Kg/h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2号平板集热器吸热板温度最高能达到98.8℃,导热油出口温度最高达到80.5℃,瞬时效率最高达到0.55,日平均效率为0.46。最后在秋季阴天对1号平板集热器进行热性能试验,1号平板集热器是在日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612W/m2、导热油质量流量为148.5Kg/h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1号平板集热器吸热板温度最高能达到79.5℃,导热油出口温度最高达到78.8℃,瞬时效率最高为0.66,日平均效率为0.51。 实验证明1号平板集热器和2号平板集热器的热性能比现有的普通平板集热器好,而1号集热器的热性能又略优于2号集热器,两块平板集热器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图文】:

太阳能热水系统,工作原理图


太阳能热水器[5]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作为核心部件,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通过水获得热量。太阳能热水系统[6]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路及储存装置三部分组成,无日照时可使用辅助能源装置(如电热器等)。图1.1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外部冷水进入到补水箱,顺着管道流入下循环管,经过集热器被加热,接着流到保温热水箱,出水管的开关一打开,就可用到热水,完成了从冷水变成热水的过程。根据统计显示,,2001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年产量为820万m“,产值为roo亿元,总保有量达到3200万mZ,2006年

结构图,冷却箱,结构图


箱里的低温水冷却,再从冷却箱的上端出去;而冷却水采用的是自来水,进口设在冷却油箱的底部,出口设在冷却油箱的上部,并在冷却水的进出口管道上安装阀门,以便调节水流量。冷却箱结构如图3.4所示。导热油进口一一一一一一月.~厂—一导热油出口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图3.4冷却箱的结构图3.7热工性能测试方法及仪表为了准确测试高温型平板复热器的各个热性能,需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测试。进行实验时,待系统稳定运行之后,即可采集数据,各个点的数据每隔一定时间采集一次,当发现某个数据发生较大变化时,数据将作废。3.7.1温度测量的方法33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艳伟;郑茂余;赵立前;张洪敏;;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盖板的热工性能实验研究[J];节能;2007年05期

2 万翼;陈宁;张伟;肖东;;平板型集热器性能实验及改进措施[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5期

3 杨启岳;国内太阳能热利用现状与发展[J];能源技术;2001年04期

4 胡其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进展及现状[J];能源技术;2005年05期

5 别玉;胡明辅;郭丽;;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的统一性分析[J];可再生能源;2007年04期

6 徐培富;国内太阳能热利用简况[J];能源工程;2002年01期

7 杨敏林;杨晓西;林汝谋;袁建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J];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03期

8 张鹤飞;用无因次参数确定平板集热器的热迁移因子[J];太阳能学报;1988年02期

9 俞金娣,张鹤飞;计算太阳能集热器性能的实用公式及其应用[J];太阳能学报;1995年04期

10 陈德明;徐刚;;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概况[J];物理;2007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施慧烈;蜂窝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鞠晓慧;我国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讨论及辐射资料的均一性检验[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3 王世锋;真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洪敏;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盖板的热工性能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刘继者;热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汪艳伟;中空玻璃盖板热管平板式太阳集热器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9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19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2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