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基于PSCAD的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9:15
【摘要】:风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全球风力发电产业和发电技术正快速发展。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事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是当今世界风力发电的主趋势,其成熟技术国内外还在研究当中,特别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变速恒频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在这项技术方面尚需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本文主要研究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转子励磁电源控制技术,建立新的控制策略,并进行相关的性能分析。由对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各数学模型的分析可知,风力机转速允许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可以通过控制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励磁电流(或电压)的频率、幅值和相位,使风力发电机的功率特性按风力机最大功率输出特性曲线变化,从而实现在各种风速下发电机与风力机功率特性的最佳匹配,使风力发电系统获得最大风能利用率。本文采用定子电压定向矢量技术,引入滞环电流控制、双变换器协调控制等控制技术,建立新的转子励磁控制策略,简化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励磁控制环节,以提高控制性能,实现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以及对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满足电网无功补偿的需要,并利用电力专用仿真软件PSCAD对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恒风速、变风速和电网故障下的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该控制策略下,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追踪最大风能,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能解耦控制,励磁用双电压源变换器协调控制性能良好,有很好的输入输出特性。
【图文】:

示意图,风力发电机组,示意图,风能


图1.1.1风力发电机组示意图是采集风能的装置,它利用空气动力原理,通过叶片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叶片和三叶片两类。它的输出功率主要与风速的大小有关。对一台实际的风能转变为机械输出功率凡的表达式为:凡=0.SPA几嘴(空气密度(坛/m,);扫掠面积(mZ);是作用于风力机的迎面风速(州,);为风能利用系数,一般在0.2刁.5之间,最大为0.593。置衔接风力机和发电机,传递机械能。

示意图,恒频,发电系统,恒速


第一章绪论目前,世界上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采用最多的是异步发电机,既可以孤立运行,网运行。由于它低耗、高可靠性、结构简单尺寸小、坚固耐用、基本上无需维修,为风力及其发电系统的最理想设备。异步发电机作为并网型发电设备的方案可分为两类:恒速恒频发电系统和变速恒统1101。1)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及其特点恒速恒频发电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1.2所示,不论风速如何变化,系统通过一,保持风力机转速恒定,从而实现发电频率的恒定。这样,叶尖速比不可能总保值,也就不能实现最大风能捕获,风能转换效率也就不高。
【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M614;TK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旭东;刘磊;;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矩阵式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1年07期

2 马诗洋;;无刷双馈发电机及其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1年09期

3 李涛;程小华;;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方式的研究[J];防爆电机;2011年04期

4 易一鹏;成思琪;庄圣贤;程远银;;大功率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变流控制技术[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1年06期

5 杨威;付伟;郑国;;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6 马文龙;;Crowbar保护在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电网故障穿越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7期

7 张文娟;高勇;;引入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双馈风电机组空载并网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8期

8 朱先玲;吴雷;;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空载并网控制与实验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8期

9 付伟;熊阳;郑国;;并网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10 肖明宇;;风力发电机组基本特性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松;李超;马幼捷;李季;于阳;;自抗扰控制技术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辉;杨顺昌;廖勇;;双馈发电机新颖励磁控制策略的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电机、电测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辉;杨顺昌;廖勇;;双馈发电机新颖励磁控制策略的研究[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沙非;马成廉;汪子翔;;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肖运启;徐大平;吕跃刚;;基于模糊逻辑的变速恒频风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青松;岳晋萍;;基于神经网络的变速恒频风机变桨距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7 苑国锋;伍小杰;柴建云;李永东;王祥珩;王承煦;;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矢量控制及并网研究[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国良;于倩;张纯江;;模糊控制在变速恒频风电无功功率优化中的应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王晓红;;绕线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晓红;;绕线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闻麒;东源电器向风电设备领域延伸[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慕明杰 蒲庆雯;国产最大风力发电机成功并网发电[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刘思辰;东源电器涉足风电设备研发[N];证券时报;2007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昆明;风电机组市场面临重新洗牌?[N];证券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存瑞邋通讯员 申军平;永济电机公司:自主研制2兆瓦风力电机[N];经济日报;2008年

6 朱霞;甘肃风力发电装备制造领域实现突破[N];国家电网报;2007年

7 申军平;永济电机书写辉煌[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丛笙;兰电1.5兆瓦风电机并网发电[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李坤;东源电器风电项目短期难启[N];证券时报;2009年

10 关媛媛;国内最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在渝研制成功[N];重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洪;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并网运行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林成武;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3 卞松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其辉;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汤宁平;矩阵变换器供电的交流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6 林勇刚;大型风力机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叶杭冶;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邹旭东;变速恒频交流励磁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谢震;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模拟平台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赵阳;风力发电系统用双馈感应发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辰;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史林军;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和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唐勇;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4 陈学顺;新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方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3年

5 刘天羽;风力发电机组变速恒频控制系统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6 张尧;基于pscad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仿真[D];新疆大学;2010年

7 艾斯卡尔;变速恒频交流励磁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控制原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孟新意;新型飞机电源系统的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郑康;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电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高治国;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并网运行中的自适应控制[D];燕山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9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19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