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碱金属钾的赋存形态及析出迁移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1 02:13
【摘要】:生物质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生物质中碱金属的存在,给生物质热化学利用过程带来了积灰、结渣、聚团和腐蚀等问题,因此,明确碱金属在热化学过程中的赋存形态级析出迁移规律,对促进生物质热化学转换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稻壳、稻秆、梧桐树皮进行化学分馏实验,研究了生物质中钾的赋存形态及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样品中的钾大部分为水溶性物质,其次为不溶残渣中存留部分,可离子交换部分较少,可强酸溶解部分最少。对梧桐树皮和稻秆选取不同的温度(400℃、500℃、600℃、700℃、800℃)进行热解实验,对热解得到的残余固体中钾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残渣中钾的含量越来越少;在400℃—500℃之间,钾的含量急剧下降;500℃-600℃之间,钾含量下降趋势减小;600℃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钾的含量趋于稳定;梧桐树皮比稻秆更易受到温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挥发出的钾占总钾含量的比例,得出结论:在400℃-600℃之间,梧桐树皮中挥发出的钾从15%增加到了60%,稻秆中挥发出的钾从30%增加到了45%;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梧桐树皮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分别在400℃、800℃条件下,选取不同的保温时间(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对梧桐树皮进行热解实验,对热解得到的残余固体中钾的含量及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热解残渣中钾的含量越来越少,当保温时间增加到30 min后,钾的含量趋于稳定;热解温度较低时,保温时间对热解反应的影响更显著;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可离子交换部分、强酸溶解部分以及不容残渣中存留部分变化不明显,而钾的总量和水溶部分趋势保持一致,说明在热解过程中增加保温时间,部分水溶性钾随着挥发分的析出而挥发出,其他形态的钾惰性较强,尤其是强酸溶解性钾和不容残渣中存留的钾,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变化趋势不大,因此对钾的热解析出影响不大。通过分析挥发出的钾占总钾含量的比例,得出:400℃热解时,在0 min-30min之间,梧桐树皮中挥发出的钾从15%增加到了50%;800℃热解时,在0 min-30 min之间,挥发出的钾从55%增加到了70%。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梧桐树皮热解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影响钾析出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保温时间,而粒度对整个实验的影响较小;热解最优温度为800℃、最优保温时间为30 min、最优粒度为60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亚兵,陈晓平,顾利锋;常压及加压条件下生物质热解特性的热重研究[J];锅炉技术;2004年04期

2 曹有为;王述洋;张剑;;转锥式生物质热解装置中热载体加热方案选择与设计[J];林业劳动安全;2006年02期

3 杨海平;陈汉平;王贤华;辛芬;张世红;郑楚光;;生物质热解研究的进展[J];煤气与热力;2006年05期

4 赵廷林;王鹏;邓大军;舒伟;曹冬辉;;生物质热解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7年05期

5 王贤华;陈汉平;王静;辛芬;杨海平;;无机矿物质盐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8年06期

6 胡松;孙路石;向军;张军营;李培生;付鹏;杨涛;陈巧巧;;非传统动力学分析法解析生物质热解过程[J];太阳能学报;2008年08期

7 傅旭峰;仲兆平;;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及其影响因素[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年03期

8 张瑞霞;仲兆平;黄亚继;;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J];节能;2008年06期

9 赵保峰;马殿国;陈雷;孟光范;张杰;张晓东;;生物质热解模拟计算方法与应用[J];山东科学;2009年02期

10 林木森;蒋剑春;;生物质热解特性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小试装置研制及初步实验[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敬;贾青竹;王昶;李桂菊;刘康;;木材类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3 赵洪叶;孙俊环;魏晓明;徐冬利;;生物质热解气化工艺的能量平衡计算[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永军;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志合;;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中风机工作点的变化[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在峰;雷廷宙;丁鸣;崔峻贞;胡建军;;生物质热解制炭制气系统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研制及试验研究[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吕雪松;杨昌炎;姚建中;林伟刚;;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含氮污染物前驱体的转化规律[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魏平贵 陈灏;生物质热解脱焦脱碳技术化废为宝[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记者 童庆;荆门市来我市考察综改等工作[N];鄂州日报;2014年

3 胡前龙;合肥秸秆炼“油”实现规模化生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李琮;万吨级秸秆制油装置可望达产[N];中国化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丹;以酚油醚化为核心的生物质热解液提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董庆;基于微波加热的竹材生物质热解机理及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何文静;煤和生物质热解及煤溶剂抽提过程中自由基反应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马欣欣;预处理和焦油催化重整对生物质热解制气性能的影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齐国利;生物质热解及焦油热裂解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孙立;生物质热解制氢机理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赵军;悬浮流化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设计理论及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陈海翔;生物质热解的物理化学模型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张宏雷;生物质热解还原制备一氧化锰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10 赵保峰;生物质热解中氧化钙原位脱焦脱碳机理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祥;生物质热解乳化油喷雾质量的理论与实验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黄荡;生物质热解提质制油系统的能源—经济—环境复合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毛业兵;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在生物质热解中的拓展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4 柏龙佳;碱金属/碱土金属对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昂;生物质热解炭化制备成型生物质炭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海燕;基于(?)理论的生物质热解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综合性能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7 段锐;典型生物质热解及其动力学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8 王学志;生物质热解脱除焦油并制备高品质产物气[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9 刘辉;生物质热解气生物法甲烷化工艺优化及机理探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周宇;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碱金属钾的赋存形态及析出迁移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5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35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e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