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秸秆产量逐年增多。据农业部调查统计,2010年全国秸秆产量约为7亿吨,其中玉米秸秆2.73亿吨。在我国很多地方,大部分玉米秸秆不能被有效利用,而是被农户用作燃料,或者直接在大田进行了焚烧处理。秸秆就地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安全,甚至引发火灾、交通事故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如何高效利玉米秸秆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合理利用玉米秸秆,不仅能带动农民增收,而且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和0.5%~1%的脂肪,是沼气生产中一种良好的发酵原料,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由于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高,难以降解,导致发酵启动慢,产气效率低。经过不同的预处理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许多预处理方法可操作性差,在实际生产中不易得到推广。 本研究主要探索了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叶片、叶鞘、茎皮、茎髓和玉米芯)的发酵产沼气潜力;通过对干玉米秸秆和青贮秸秆进行不同的预处理,探索其发酵产沼气特性;从中选择产气更优的青贮秸秆进行更深入的试验研究,以更好地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产气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的产气效果最优,其总产气量为33480ml、TS产气量为279.0ml/g、日均产气量为608.72ml、平均甲烷含量为49.42%;叶片的总产气量为31030ml、TS产气量为258.6ml/g、日均产气量为564.2ml、平均甲烷含量为55.65%;叶鞘的总产气量为33020ml、TS产气量为275.2ml/g、日均产气量为600.4ml、平均甲烷含量为47.44%;茎皮的总产气量为30785ml、TS产气量为256.5ml/g、日均产气量为559.7ml、平均甲烷含量为50.65%;茎髓的总产气量为26620ml、TS产气量为221.8ml/g、日均产气量为484.0ml、平均甲烷含量为53.68%。 (2)对青贮秸秆和干玉米秸秆进行不预处理、NaOH溶液预处理和沼液浸泡预处理,然后进行厌氧发酵,探索其产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用NaOH溶液、沼液对其浸泡进行预处理,还是不进行任何预处理,青贮秸秆的产气特性均要优于干玉米秸秆。试验结果表明:不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组,干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总产气量52169ml、TS产气量434.7ml/g、日均产气量948.5ml、平均甲烷含量38.69%;青贮秸秆的总产气量57190ml、TS产气量476.6ml/g、日均产气量1039.8ml、平均甲烷含量42.57%。用NaOH溶液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组,干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总产气量61056ml、TS产气量508.8ml/g、日均产气量1110.1ml、平均甲烷含量45.00%;青贮秸秆的总产气量64445ml、TS产气量537.0ml/g、日均产气量1171.7ml、平均甲烷含量47.82%。用沼液浸泡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组,干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总产气量57990ml、TS产气量483.3ml/g、日均产气量1054.4ml、平均甲烷含量44.51%;青贮秸秆的总产气量64785ml、TS产气量539.9ml/g、日均产气量1177.9ml、平均甲烷含量48.83%。 (3)青贮秸秆厌氧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分别选取料液浓度为6%、8%、10%,碳氮比为20、25、30,接种物浓度20%、30%、40%,对青贮秸秆厌氧发酵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青贮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影响大小的主次关系为:料液TS浓度→接种量→碳氮比。从总产气量和平均甲烷含量两个指标来看,对因素B和因素C的选择是相同的,都以B_2、C_3为最佳,对总产气量和平均甲烷含量这两个指标综合考虑,TS浓度取A_3水平为好。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得出较好的试验方案是:A_3B_2C_3,即TS浓度为10%、碳氮比为25、接种量为40%是最佳发酵工艺。
【图文】:
经过发酵后的秸秆变成了沼液沼渣,营养成分也得到了大大提高,还高土壤肥力。秸秆直接还田虽然其 N、P、K 的还田率高(100%)(高祥照等 存在着许多弊端,如直接还田后秸秆不能及时腐烂,使播种后的种子不能充,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造成出苗不齐;秸秆上附着的病菌和虫卵在土壤中会造成病虫害。

技术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21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洪;邓功成;高礼安;李静;马媛;李永波;黎娇凌;俸才军;张林;杨世凯;;pH值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2 柴世伟,曾超,王文强,温琰茂;中国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农业[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3 张振华;呼世斌;马雯;陈晓飞;;牲畜粪便和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的试验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6期
4 陈广银;郑正;邹星星;李继红;杨世关;;稻草与猪粪不同比例混合的厌氧消化特性[J];环境化学;2009年01期
5 何艳峰;李秀金;方文杰;康佳丽;;氢氧化钠固态预处理对稻草中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6 李连华;马隆龙;袁振宏;刘晓风;廖翠萍;;农作物秸秆的厌氧消化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7 邓媛方;邱凌;孙全平;井良霄;Hassanein A.AM;;蘑菇废弃菌棒及其与猪粪混合发酵对沼气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8 潘云霞,李文哲;接种物浓度对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影响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4年01期
9 周岭,李文哲,石长青;厌氧发酵接种物的特性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4年03期
10 孙辰;刘荣厚;;稻秆NaOH预处理及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邵艳秋;花生壳和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余汝华;玉米秸秆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王丽丽;牛粪常温厌氧发酵特性的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
2641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4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