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太阳能吸附制冷机的设计及性能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3 16:44
【摘要】: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以电能驱动的传统压缩式制冷系统作为大型能耗产品,对电力的供应将是严峻的考验,并且由于采用氯氟烃类(CFC, HCFC)制冷剂,由于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以及产生温室效应,因而面临着逐步禁用的严峻挑战。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将太阳能与吸附式制冷联系起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 国内外对于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对的性能研究、制冷循环方式的研究、强化传热(吸附床)的研究。由于单纯吸附剂存在导热性能差、膨胀结块等缺点,故添加一定比例的多孔介质、高导热材料来制作混合/复合吸附剂尤为必要。 本文以热力学定律为基础,对太阳能制冷系统主要功能模式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青岛地区的气象和地理条件对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了选型,运用CFD进行数值模拟,对结果进行分析优化,为试验台各关键部件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不同比例氯化钙溶液浸泡膨胀石墨制作的混合吸附剂的导热性能测试后发现:添加石墨后的混合吸附剂导热系数达3W/(m·K),比纯氯化钙提高60多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改善后的混合吸附剂在吸附床中达到稳态时间比纯氯化钙缩短2000s,温度提高近17℃。对冷凝蒸发器进行设计计算选用板式换热器,用设计计算后的参数作为数值运算初始值进行模拟分析,在入口为0.022m/s时,单面换热后出口处气相率高达95%。经设计计算选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在青岛地区夏季正午光照情况下,集热管内流体半小时温度可达100℃,为本实验提供稳定的热源。 最后对本文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设计选型、模拟优化等做出总结,并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B651;TK5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贤,吴立志;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内单元管传热传质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何燕;马连湘;;用激光导热仪测定炭黑填充橡胶的导热系数[J];合成橡胶工业;2008年04期

3 孙黎明;邓艳芝;凌祥;;吸附床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9年09期

4 ;Adsorption performances and refrigeration application of adsorption working pair of CaCl_2-NH_3[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4年02期

5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J];节能;2002年04期

6 王定标;向飒;程东娜;周俊杰;;固体吸附制冷吸附床数值分析及强化传热技术[J];流体机械;2007年08期

7 张勇,刘群生,李云苍;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能源工程;2001年04期

8 范海燕;迟炳章;;太阳能集热器及其适用性浅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张文毓;;钛制板式换热器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J];钛工业进展;2009年01期

10 谭盈科,冯毅,崔乃瑛,徐展殷;吸附式太阳能冰箱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国良;高导热先进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适阔;铝合金高温储热材料相变储热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7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47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