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解中氧化钙原位脱焦脱碳机理与实验研究
【图文】:
过程如图2-1 所示。作为生物质开发利用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通过调节热解操作参数,可以实现气态、液态和固态产物的可控生产。图 2-1 生物质热解过程示意图
图 2-2 生物质二次裂解制氢工艺流程图量加料装置 2.移动床热解器 3.灰箱 4.水蒸发器 5.二次裂解装置 6.冷却器收集器 8.气体流量计 9.真空泵 10.红外分析仪 11.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系[19,55,56]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廷林;王鹏;邓大军;舒伟;曹冬辉;;生物质热解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7年05期
2 傅旭峰;仲兆平;;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及其影响因素[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年03期
3 张瑞霞;仲兆平;黄亚继;;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J];节能;2008年06期
4 赵保峰;马殿国;陈雷;孟光范;张杰;张晓东;;生物质热解模拟计算方法与应用[J];山东科学;2009年02期
5 林木森;蒋剑春;;生物质热解特性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2期
6 贺心燕;;生物质热解液化的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7 傅旭峰;仲兆平;肖刚;李睿;;不同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的对比研究[J];锅炉技术;2011年05期
8 李美莲;柏雪源;李永军;高晓凤;;生物质热解气中固体颗粒的分离方法综述[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2年03期
9 王茹;侯书林;赵立欣;孟海波;田宜水;;生物质热解炭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3年06期
10 陈冠益,方梦祥,J.Andries,骆仲泱,H.Spliethoff,岑可法;生物质热解制煤气的动力学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小试装置研制及初步实验[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敬;贾青竹;王昶;李桂菊;刘康;;木材类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3 赵洪叶;孙俊环;魏晓明;徐冬利;;生物质热解气化工艺的能量平衡计算[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永军;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志合;;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中风机工作点的变化[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在峰;雷廷宙;丁鸣;崔峻贞;胡建军;;生物质热解制炭制气系统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锡锋;郑冀鲁;郭庆祥;朱清时;;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研制及试验研究[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吕雪松;杨昌炎;姚建中;林伟刚;;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含氮污染物前驱体的转化规律[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魏平贵 陈灏;生物质热解脱焦脱碳技术化废为宝[N];中国化工报;2011年
2 记者 童庆;荆门市来我市考察综改等工作[N];鄂州日报;2014年
3 胡前龙;合肥秸秆炼“油”实现规模化生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李琮;万吨级秸秆制油装置可望达产[N];中国化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国利;生物质热解及焦油热裂解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立;生物质热解制氢机理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赵军;悬浮流化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设计理论及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陈海翔;生物质热解的物理化学模型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张宏雷;生物质热解还原制备一氧化锰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赵保峰;生物质热解中氧化钙原位脱焦脱碳机理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王述洋;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建模及锥式闪速热解装置设计理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8 徐俊明;生物质热解油分类精制基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王爽;海藻生物质热解与燃烧的试验与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翁俊桀;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研究木材类生物质热解[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滨;生物质热解实验及转锥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设计理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徐进;生物质热解液化系统冷凝器堵塞问题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3 石海波;固定床生物质热解炭化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4 张清勇;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台测温系统及喷淋冷激装置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5 高希培;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研究及装置改进[D];郑州大学;2009年
6 贺心燕;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及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7 王芸;基于组分分析的生物质热解特性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志飞;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李永军;下降管式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装置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辛芬;预处理对生物质热解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8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4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