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太阳能炕主被动复合采暖系统在青海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8:33
【摘要】:在中国北方农村,冬季寒冷漫长,居民对建筑的采暖的需求十分巨大。火炕作为冬季传统的采暖方式得到了北方居民的广泛应用并且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火炕的结构有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对于节省冬季采暖的燃料消耗有着重大意义。但火炕的使用仍然有着热舒适性差,空气污染严重,使用不便,安全性差等缺点。因此,如何为北方居民提供一个节能环保的冬季住宅供暖方案对降低我国的能源消耗与空气污染有着重要意义。太阳能由于其可再生以及清洁环保的优点,是重要的化石能源替代能源。本文中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主被动复合采暖民居设计。系统中使用的太阳能炕系统将太阳能光热利用与传统的炕结构结合起来。系统同时结合太阳能被动式空气集热器以及太阳能炕系统,形成主被动复合的采暖系统。太阳能炕将太阳能的应用与炕床高效的能量利用率相结合,替代火炕提供舒适的夜间睡眠环境。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对日间的室内环境进行加热,改善室内热环境。系统安装完成后运行成本低,无污染并且使用方便舒适性高,在实现节能环保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住宅的热舒适度。论文针对太阳能主被动复合采暖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设计并搭建了太阳能主被动复合采暖系统的实验平台。实验工作在我国青海省实地展开,对系统3种不同工作模式进行了测试,对不同模式下系统与房间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依据实验结果深入分析了太阳能主被动采暖系统的热工性能,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实验分析为理论模型提供了支持与依据。其次,对太阳能主被动采暖实验系统建立了完整的数学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将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程序可模拟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计算系统各个部件以及房间各部分在系统运行中的温度变化,为太阳能炕的性能评估与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依据。综上,本论文的工作为太阳能炕主被动复合采暖系统的热性能研究及其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实验依据与科学基础,并为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32;TK5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积庆,汪艳君;太阳能在采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2 王磊磊;张桂山;;太阳能空气采暖系统在夏季蓄热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2年12期

3 张洪岩;支星星;满宗辉;温青梅;;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采暖系统案例分析[J];建设科技;2016年16期

4 李文博;吕建;解群;于彬;;村镇住宅太阳能/沼气联合采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洪静,王雪锦,袁霞;浅谈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刘珈利;王志坤;范明杭;;一种家庭采暖系统的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7年02期

7 于晨;傅明星;王瑜;;家用采暖系统的一种简易升级[J];机械工程师;2015年04期

8 朱宁;王新红;李继民;;新型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建设科技;2013年01期

9 杨越聪;于国清;;一种太阳能相变蓄热沙发采暖系统分析[J];太阳能;2012年09期

10 李孝俊;肖辉全;刘劲竹;;采暖系统中跨越管的规范使用[J];热电技术;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国清;叶海;马国彬;;主动式太阳能直接采暖系统技术经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发表论文集[C];2004年

2 王军良;;采暖系统氧腐蚀及其对策[A];第一届中国(西安)采暖通风、制冷空调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长武;徐衍;;单户控制采暖系统设计探讨[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4 李向东;于晓明;牟冬;;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设计体会[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5 李洋;谢显东;;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逐步实施分户采暖系统 推动集中供热健康发展[A];2005年全国供热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万达;;采暖系统潜力分析与应用实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1)[C];1998年

7 牟冬;董重成;;高层建筑自然循环采暖系统设计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8 王晓红;;采暖系统自适应控制运行方案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陈昶;刘振国;;新型采暖系统的介绍及设计方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10 石勇;;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维洲;兰州运行管理部改造小站采暖系统[N];石油管道报;2010年

2 狄育慧 黄翔;新型的节能型采暖系统[N];中华建筑报;2002年

3 张子臣;环保型供暖系统全面推广[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张世民;凤栖橘洲 一鸣惊人[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特约记者 李明;低温辐射电采暖系统[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6 特约记者 李明;高科技打造圣合人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闻洪;狄诺瓦电热缆采暖系统[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8 瓦朗斯;法国A.E公司推出新型采暖系统[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闻洪;狄诺瓦电热缆采暖节能环保[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10 ;采暖领域的一项技术突破[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升;复合式太阳能炕采暖系统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于志;多种太阳能新技术在示范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朱震宇;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赵军;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技术与政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杨建平;太阳能居住建筑采暖系统优化决策及市场化推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秀峰;太阳能与甲醇热化学互补发电变辐照全工况系统集成方法[D];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

7 袁磊;河西走廊太阳能和CO_2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黄洪浪;太阳能光伏产业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9 潘时;太阳能与建筑集成设计及其仿真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艳娟;聚光太阳能与热化学反应耦合的发电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豪放;太阳能炕主被动复合采暖系统在青海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玲;寒冷地区农居太阳能炕采暖系统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3 高秀亭;寒冷地区联合采暖系统的设计探讨[D];燕山大学;2016年

4 徐奥博;运行策略对太阳能复合采暖系统性能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5 于耀;基于碳纤维的地铁车辆采暖系统及热舒适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6 宋凤祥;基于碳纤维的高速列车采暖系统及热环境模拟与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7 李泉;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联合采暖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8 吕永楼;某轻型客车采暖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高超;某轻型客车复合式采暖系统开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张万里;大客车采暖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0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50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