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地热能开采过程多场耦合数值模拟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6 19:11
【摘要】:干/湿热岩作为深部地热能的一种储藏形式,具有能量大、无污染等特点。各国先后开展了干/湿热岩地热发电实验和商业运作。学习各国在干/湿热岩地热能开发方面的先进经验,开展水力压裂及地热能开采方面数值仿真和分析,可以为我国高温地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性建议。本论文在做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法国Soultz地热田为例,基于多场耦合理论,开展了储层改造和地热能开采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工作,重点围绕干/湿热岩地热能开发储层改造和地热能开采两个过程开展研究,以期为干/湿热岩储层改造技术,地热能开采方案优化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裂隙岩体非连续渗透性一般可等效为具有相同渗透系数张量的连续多孔介质。本文介绍了确定计算渗透率的两种方法,可以通过裂缝宽度计算,也可以建立渗透率与主应力差的函数关系,并将该关系式代入COMSOL有限元软件中开展数值模拟和分析。(2)介绍了固流热两场或三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应力场对于温度场分布影响不大。但应力可以通过影响孔隙压力梯度(或水力梯度),进而影响渗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当应力使地下水渗流速度增大时,水流与围岩体的热量交换增加,导致围岩体温度场的重新分布。(3)利用Soultz地热田场地数据建立起变渗透率的热流固三场耦合模型,模拟水力压裂过程中储层渗透率和温度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热刺激对于水力压裂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4)利用Soultz地热田场地数据建立了地热能开采模型,分析不同储层参数和生产参数对于生产井温度,储层温度分布和热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储层岩性参数以及生产参数。
【图文】:

温度分布图,温度分布图,地热发电,地热能


我国高温地热的蒸汽发电于7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藏进行,至1991年期间,逡逑羊八井地热田陆续完成8台机组安装,地热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25.1MW。除了逡逑羊八井之外,西藏地区还建有朗久地热电厂和那曲地热电厂。目前我国地热发电逡逑的现状是维持24.78MW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近1.3亿kWh,占世界地热发电排逡逑名第15位。逡逑干/湿热岩开发主要包括水力压裂和地热开采两个阶段。本文对两个过程的关逡逑键技术进行整理讨论,采用法国Soultz工程的储层参数以及生产数据,利用逡逑COMSOL模拟EGS水力压裂过程中应力-渗流-温度的耦合作用;建立地热能开采逡逑过程的水热耦合模型,研宄地热能生产效率对岩性参数和生产参数的敏感性,提出逡逑优化生产的指导性建议,对于干热岩开发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逡逑

地温梯度,地热发电,地热能,水力压裂


我国高温地热的蒸汽发电于7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藏进行,至1991年期间,,逡逑羊八井地热田陆续完成8台机组安装,地热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25.1MW。除了逡逑羊八井之外,西藏地区还建有朗久地热电厂和那曲地热电厂。目前我国地热发电逡逑的现状是维持24.78MW装机容量,年发电量近1.3亿kWh,占世界地热发电排逡逑名第15位。逡逑干/湿热岩开发主要包括水力压裂和地热开采两个阶段。本文对两个过程的关逡逑键技术进行整理讨论,采用法国Soultz工程的储层参数以及生产数据,利用逡逑COMSOL模拟EGS水力压裂过程中应力-渗流-温度的耦合作用;建立地热能开采逡逑过程的水热耦合模型,研宄地热能生产效率对岩性参数和生产参数的敏感性,提出逡逑优化生产的指导性建议,对于干热岩开发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宏武;李佳琦;许天福;王福刚;;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热-水动力-力学(THM)耦合过程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年02期

2 胡剑;苏正;吴能友;翟海珍;曾玉超;;增强型地热系统垂直裂隙热储热开采过程数值模拟[J];可再生能源;2014年06期

3 陈继良;蒋方明;;增强型地热系统热开采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新能源进展;2013年02期

4 于子望;张延军;张庆;许天福;;TOUGHREACT搭接FLAC~(3D)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1期

5 蔺文静;刘志明;马峰;刘春雷;王贵玲;;我国陆区干热岩资源潜力估算[J];地球学报;2012年05期

6 李鹏;刘建;李国和;朱杰兵;刘尚各;;水化学作用对砂岩抗剪强度特性影响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2期

7 许孝臣;盛金昌;;渗流-应力-化学耦合作用下单裂隙渗透特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8 冯夏庭,丁梧秀;应力 水流 化学耦合下岩石破裂全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9 姜振泉,季梁军,左如松,曹丽文;岩石在伺服条件下的渗透性与应变、应力的关联性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0期

10 汤连生,张鹏程,王思敬;水-岩化学作用的岩石宏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庆;增强型地热系统人工压裂机理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1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51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