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低焦油热解过程研究
【图文】:
现有设备经优化改良后,也可以沿用到生物质产能过程中,这有助于新型能源的推广和利用,使得能源转型所需成本更少,能源转型难度大幅降低可执行性增强。1.1.2 生物质简介生物质资源主要以植物类为主,其源自太阳光照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反应,而生成碳水化合物,储备能量[16]。仅仅植被类生物质资源每年总产量约合能量是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十几倍。我国每年秸秆产出约七亿吨,林业废弃物每年产出高达三千七百万立方米[17],储量惊人、潜力巨大。总之,生物质资源来源广泛、蕴藏丰富。生物质种类繁多,对其进行详细分类,有利于不同生物质资源进行具针对性的高效利用,方便进行生产工艺方案改良,系统性加强,沿用更方便。在对对众多生物质能源利用研究时,所研究的生物质以固体植被类为主[18]。其分类情况如图 1-1 所示。
2.2 热解实验2.2.1 玉米芯热解实验装置与流程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卧式和立式两种热解反应器,生物质热解装置如图 2-1示。0 5 10 15 20 25 30 3505050A超级恒温槽 SYC 河南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马弗炉 SX2-12-10 天津天有利科技有限公司管式炉 FSK-2.5-12 天津电炉制造总厂实验电炉厂气相色谱 SP-6890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天平 PL303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电动搅拌器 WH7401-50B 天津市威华实验仪器厂立式反应器 天津津大莱博科技有限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娜,李文,李保庆;煤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研究(Ⅰ)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1年05期
2 马洪亭;王芳超;杨国利;郝夙枫;王明辉;;三种典型医疗废物热解过程的差热分析[J];化工进展;2012年04期
3 王娜,李文,李保庆;煤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脱硫脱氮效应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1年01期
4 曾凯斌;蒋斌波;陈纪忠;;竹材热解过程的动力学[J];化工学报;2006年02期
5 王成刚,朱军,韩景智,赵秦生;碳酸锰热解过程的动力学[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年01期
6 刘翔;张洋;孙军;丁涛;曹燕;;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狼尾草热解过程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李文,王娜,李保庆;用热重法研究不同煤种的多段加氢热解过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龙卫泽;孙进;公育红;;生活垃圾热解过程中组分的热力学平衡分析[J];煤气与热力;2017年01期
9 刘大海;张守玉;涂圣康;金涛;施登宇;裴育峰;;五彩湾煤中钠在热解过程中的形态变迁[J];燃料化学学报;2014年10期
10 张成;李婷婷;曲世俊;李冬;陈刚;;煤温和热解过程中汞释放形态及分布规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修健;张秋民;关wn;何德民;许英梅;;利用热重分析方法验证油页岩和煤共热解过程中发生协同作用的现象[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代林;李伟锋;郑明东;;炼焦煤的热解过程研究[A];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颖莉;魏凤华;李亚妮;;中药牡蛎煅制热解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动力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4 徐龙;杨建丽;刘艳;刘振宇;马晓迅;;废轮胎热解过程中含硫气体的逸出特征[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5 周仕学;郭俊利;赵长青;任鹏;刘文涛;;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龙;吕国志;朱小峰;张国权;冯伟;唐方方;张廷安;;氯化铝溶液喷雾热解过程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李娜;甄明;冯伟;赵斌;宋银敏;智科端;刘全生;;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反应性及FT-IR分析其热解过程结构变化[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8 覃宗华;万泉;李姗姗;傅宇虹;谷渊涛;牛延慧;杨美稚;;蒙脱石-烟草混合物热解过程的热红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9 余广炜;廖洪强;蔡九菊;;聚氯乙烯与煤混合共热解过程中HCl析出特征[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10 秦志宏;郭伟;李春生;;煤中有机氯和溴的GC/MS分析与赋存形态研究[A];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下)[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凯;城市污泥热解过程中的热分析及热解气的净化[D];燕山大学;2018年
2 吕超;金属氯化物热解过程的数值模拟[D];东北大学;2017年
3 刘生玉;中国典型动力煤及含氧模型化合物热解过程的化学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4 周强;煤的热解行为及硫的脱除[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李震;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氯的变化迁移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崔童敏;快速热解过程中煤生物质初次破碎机理及其化学结构变化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美君;典型高硫煤热解过程中硫、氮的变迁及其交互作用机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陈汉鼎;稻草烘焙过程和后续热解过程中氯和钾的迁移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9 田科;有机固体废物热解过程中氮氯的迁移及制备催化剂机理探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石磊;煤共价键结构在热解过程中的阶段解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鹏;微波场强化印尼油砂热解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2 姚兰;玉米芯低焦油热解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3 肖博文;水蒸气对煤热解过程硫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何勇;辽河稠油热解过程及产物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石国京;新疆低质炼焦煤改质炼焦及热解过程煤化学结构演变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6 张青云;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行为及煤焦质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7 李聪;废弃印刷线路板热解过程的传热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8 王阳;基于苯甲酰化的纤维素低温热解过程中脱水糖组分的定量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关若楠;赤泥对市政污泥热解过程中氮转化影响规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尹杰;纤维素催化热解过程中化学结构演化对燃烧动力学的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2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8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