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木焦油催化裂解与超临界乙醇加氢裂解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6:50
【摘要】:生物质通过热转化技术能够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油、生物炭以及可燃气,这将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化石燃料对外依赖度大、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然而,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木焦油。木焦油成分极其复杂,包括酚类、酮类、杂环类等物质,尤其富含多种大分子芳香烃,这些芳香族化合物暂时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它还有酸性强,水分含量高,热值低等性质。木焦油的这些特性阻碍了其有效利用以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推广运用,造成了能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因此,探索合适的方法提质木焦油对生物质能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元素分析、水含量分析、pH值测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木焦油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对比气化焦油与生物油,木焦油具有较高的C含量,较低的H含量。此外,木焦油的酸性较强,其PH为3.32;热值较低,其高位热值为24.87 MJ/Kg;水分含量较高,为10.03wt%。通过GC-MS分析发现,木焦油中含有酚类、酮类、醚类、呋喃类以及多环芳烃等物质,其中酚类物质占较大的比例,这些酚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质中木质素的裂解。在立式两段炉上开展了木焦油的催化裂解实验,选用沸石类催化剂ZSM-5,设置有无催化剂对比组,分别探究不同反应温度(600、700、800℃)下木焦油的催化裂解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催化温度的升高,气体产量增加,液体产量减小,固体产量基本不变,且在ZSM-5分子筛催化条件下,这种变化趋势更明显。其中气体产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为CO和H_2气体,这两种气体总产量可达到11.1mmol/g。这两种气体可以实现工业上的进一步利用,实现木焦油的有效利用。催化裂解油中,芳香烃是主要成分,700℃时无催化和有催化实验组的含量分别为80.54%和89.13%。添加ZSM-5分子筛催化剂后,氨基酸,芳香烃,醚类的含量增加;酚类,呋喃类,羰基化合物,酮类含量减少,这些小分子含氧物质的减少甚至消失,表明木焦油在反应过程中实现了脱氧反应。除了常规的催化裂解法,本论文提出将轻质生物油提质方法——超临界乙醇加氢裂解对木焦油进行提质,有效地利用了超临界乙醇系统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以及供氢特性和加氢裂解的裂解能力与脱氧性能,将木焦油转化为分子量较低且更为稳定的物质,这有利于木焦油的进一步有效利用。因此本论文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上展开了超临界乙醇加氢裂解反应,在Pd/C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分别设置对比组实验、反应温度组实验以及反应时间组实验,研究在超临界乙醇加氢裂解系统中木焦油的提质特性。对反应三态产物都进行了分析,采用GC-MS分析法、固定床吹扫轻质组分实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以及紫外荧光分析等多种方法着重分析提质油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气氛为H_2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液体产物的分子量最小,木焦油的提质效果最为明显;在低温时,木焦油中氧的脱除主要以脱羰和脱羧反应实现,随着温度升高,氧的脱除主要以酯化反应生成H_2O而实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木焦油的裂解反应愈来愈强烈,然而当温度过高时,又会使油中的物质发生聚合反应,影响提质效果,在本论文中最佳反应温度为320℃左右,最佳反应时间为3h。其提质油中的轻质成分以及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含量最多,酚类物质含量由原木焦油的44.34wt.%提高至51.83wt.%,这些小分子酚类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有利于实现木焦油的进一步高值利用。在320℃、3h的工况下,探究催化剂种类对木焦油加氢裂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类催化剂有利于木焦油中重质成分的裂解反应,能够有效地促进气体的生成且对烯烃类气体的选择度较高;而载体为活性炭时,烷烃类的选择性较高。在不同种催化剂中,催化剂Pd/C和Ru/C的提质效果最为明显,其提质油中的单环芳烃与小分子酚类含量较多。而在沸石类催化剂中,Ru/H-Beta的提质效果最为明显。
【图文】:

框图,研究思路,框图,木焦油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木焦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其中包括 PH 值、水分含量、热值、元素分析等,另外还采用 GC-MS 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2)采用沸石催化剂 ZSM-5 对木焦油进行固定床催化裂解实验,探究了反应温度、有无催化剂对木焦油提质的影响;(3)选用催化剂 Pd/C,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内,探究反应气氛、有无催化剂(即对比组实验)对木焦油在超临界乙醇中提质的影响。此外,,研究讨论了过程参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木焦油超临界乙醇加氢裂解提质的影响。(4)采用浸渍法制备多种双功能催化剂 5wt%Ru/H-Beta、5wt%Ru/SAPO-34、5wt%Ru/NKF-50-38H、5wt%Ru/HZSM-5、20wt%Ni/HZSM-5、10wt%Ni-HZSM-5,选用催化剂 5wt%Pd/C 与 5wt%Ru/C,分别对木焦油在超临界乙醇系统下进行提质研究。(5)探究在超临界乙醇加氢提质木焦油中酚类物质的反应路径。

木焦油,总离子流


元素组成(wt%) HHV(MJ/Kg) PH 值 水分(wt.%)C H O* N S木焦油 66.22 6.6 26.55 0.47 0.17 24.87 3.32 10.03桦木气化焦油[95]42.2 7.8 50.0 / / 18.93 3.0 15松木屑生物油[96]49.67 7.37 42.26 0.56 0.14 20.72 2.46 26.8:*:通过差减法计算得到;值的计算公式为:HHVMJkg= 1.3675+ 0.3137 × C + 0.7009 × H +(0.0318 × O)2.3 木焦油的 GC-MS 分析1g 木焦油原料充分溶解于 10ml 的无水乙醇后,进行 GC-MS 分析,以确定其组分,图 2-1 为木焦油总离子流图,从图中明显看出,木焦油中的酚类物质含量丰富。表 2-2 列出了木焦油轻质组分中的主要化学物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宏斌;姚宗路;赵立欣;孟海波;吴悠;;自燃连续式生物质热解炭气油联产系统燃气净化分离技术工艺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5年09期

2 周国强;姚维坤;李剑;王玉珏;;改性ZSM-5催化热解生物质和低密度聚乙烯实验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5年03期

3 孔海平;周慧珍;雒廷亮;;生物油蒸汽催化重整制氢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14年12期

4 隋海清;王贤华;邵敬爱;李允超;邹俊;杨海平;;木焦油及其馏分有机成分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4年11期

5 陈伟;杨海平;刘标;李开志;陈应泉;李顺;陈旭;陈汉平;;温度对竹屑热解多联产产物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2期

6 李永玲;吴占松;;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过程中酸性催化剂积碳失活与烧焦再生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7 刘标;陈应泉;何涛;杨海平;王贤华;陈汉平;;农作物秸秆热解多联产技术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8 朱锡锋;;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J];新能源进展;2013年01期

9 张齐生;马中青;周建斌;;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再认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李元祥;林红卫;;阔叶树皮木醋液与木焦油有机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善志;基于组分的生物质热分解及交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贤华;生物质流化床热解液化实验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鹏;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焦油裂解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2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92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