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地源热泵地理管随机传热特性计算机模拟

发布时间:2020-06-03 08:47
【摘要】: 地源热泵是指利用土壤或地下水的低温位热能和蓄热性能的一种热泵系统。地埋管中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非稳态的过程,其数学求解十分困难。而现阶段采用的确定性分析理论与设计方法,往往导致工程投资偏高或效能比较低。合适的做法是,应尽量考虑起主导作用的随机因素,采用随机传热分析与可靠性理论设计方法。 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1.阐述了地源热泵地埋管传热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对现有的地埋管传热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模型的概念。对随机传热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对地埋管模型及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随机性参数。 2.通过可靠性理论分析方法,对地源热泵系统可靠性指标进行了定义。并以换热量指标为例,建立了地源热泵地埋管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步骤。 3.以国际上实用的一维Kelvin线热源模型为基础,对地源热泵地埋管线热源温度场进行随机分析。得出了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过余温度场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的表达公式,及其统计和时空相关性特征。 4.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温度场的相关性及随机性的描述图形,探讨了地源热泵随机传热的统计特征,为地源热泵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计算结果表明,地埋管传热明显与距地埋管中心距离和系统运行时间相关,且各地埋管间的传热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方法对完善可靠性设计理论,降低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出了可行的、对实际地下换热器设计有意义的理论方法,这为地下换热系统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文】:

相关性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一60的相关性(r=lm)图4一7夕的相关性(r=sm)图4一80的相关性(r二sm)图4一90的相关性(r二10m)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一维Kelvin线热源随机模型分析,其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过余温度场的相关性,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特征显著。对第一种情况,即某一固定时刻的距离(空间)的相关性,当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初期,地埋管周围温度场相关性不强,仅距离埋管中心附近,温度场相关性较强,这说明,系统开始运行时的热量传导的影响范围不大。随着时间的延长

相关性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一60的相关性(r=lm)图4一7夕的相关性(r=sm)图4一80的相关性(r二sm)图4一90的相关性(r二10m)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一维Kelvin线热源随机模型分析,其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过余温度场的相关性,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特征显著。对第一种情况,即某一固定时刻的距离(空间)的相关性,当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初期,地埋管周围温度场相关性不强,仅距离埋管中心附近,,温度场相关性较强,这说明,系统开始运行时的热量传导的影响范围不大。随着时间的延长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K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芬;;北京某别墅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J];暖通空调;2006年12期

2 张杰;;综合服务楼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及经济性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1年04期

3 邓立军;赵国林;;地源热泵地埋管施工探讨[J];建筑施工;2008年08期

4 郭二宝;王铁军;刘坤;;地源热泵在合肥市某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肖洪涛;高贺香;;地源热泵在河南农村建筑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0年02期

6 曹子阳;朱仁洪;何凤军;;合肥某研发中心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设计[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1年01期

7 周家泽;管昌生;陈绪义;;随机负荷地源热泵地埋管可靠性分析[J];流体机械;2009年05期

8 周江峰;夏飞;马宁芳;;江苏某别墅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1年03期

9 赵向东;吴建军;蒋金生;;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在西安地区的应用实践[J];施工技术;2008年10期

10 罗继杰;胡松涛;张强;;某机场地埋管地源热泵控制系统设计调试与运行[J];暖通空调;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宏伟;陶金;冯廷龙;何东;王德林;;北京某俱乐部地源热泵系统分析与研究[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什么是地源热泵[A];首届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城市级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周平;陈超;吴金顺;王国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负荷特性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洁;叶倩;;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合肥某工程中的设计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元普;柳春凤;;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迎来第二次发展高潮[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艳红;;浅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技术的原理及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吕磊磊;章学来;张君瑛;盛青青;;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新世;;地源热泵及其应用[A];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曲晓宁;卢晗;楚广明;;某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技术比较及节能分析[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云生;王宽;;北美地区的地源热泵技术与应用[A];首届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城市级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元普 柳春凤;我国地源热泵产业迎来发展高潮[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三方携手 共推地源热泵行业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意强;美国地源热泵正在从家庭走向商业建筑和工农业领域[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记者 康源;第五届地源热泵技术论坛将在天津召开[N];中国企业报;2009年

5 记者 安也致;国内首个地源热泵系统实验基地落户华清[N];中国企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许意强;吴元炜:发展地源热泵需要系统整合力[N];中国企业报;2009年

7 记者纪洲;乌市推广地源热泵技术[N];新疆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任欢欢;推广地源热泵须勘查先行[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张佩芳;令人瞩目的地源热泵 [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王强;清洁能源推动采暖变革[N];国家电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卓栋;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与可靠性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雷飞;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建模研究及能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徐坚;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的变周期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国东;促进地源热泵在建筑中应用的经济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刁乃仁;地热换热器的传热问题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6 刘冬生;地源热泵实验台及同轴套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勇;动态负荷下地源热泵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吴晓寒;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余鑫;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庆华;浅层岩土体热物理性质原位测试仪的研制及传热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赵进;中埋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曹晓玲;成都地区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杜梅霞;热湿传递综合作用下地源热泵运行特性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李季勋;水源辅助散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模拟与经济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士松;地源热泵—太阳能复合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夏凯;地源热泵地理管随机传热特性计算机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石文;地源热泵系统地埋换热器热短路问题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区域适应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任艳;中埋双U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的分析与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4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94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