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玉米秸秆高负荷沼气发酵体系建立及酸化再平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3:22
【摘要】:提高秸秆沼气发酵体系的有机负荷和维持发酵系统产气稳定性对于秸秆能源化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中温(37±1℃)条件下进行半连续式厌氧发酵,从总固体浓度(Total Solids,TS)8%起始,每10 d进出料一次,以1%梯度逐渐递增总固体浓度,建立玉米秸秆高负荷沼气发酵体系。对于厌氧发酵酸化体系,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牛粪(20%、30%和40%)置换总固体含量的方式使酸化体系恢复产气,继而探究有效防止发酵体系酸化的最适粪秆比。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发酵最佳产气期、发酵酸化期及发酵酸化后再平衡恢复产气期的细菌和古菌多样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沼气发酵的总固体浓度为8%时,TS甲烷产率为39.4 mL/g,此时发酵体系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含量为1872.2 mg/L,pH值为7.05。当总固体浓度提升至13%时,TS甲烷产率达到最高为59.4 mL/g,此时发酵体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为2726.5 mg/L,pH值为6.90。总固体浓度提升至15%时,反应体系酸化,第4 d停止产气,TS甲烷产率仅为2.2 mL/g,此时发酵体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高为11485.7mg/L,pH值下降至5.13。对于厌氧发酵酸化体系,当牛粪置换总固体含量为30%时,达到最佳的恢复产气效果,其TS甲烷产率为29.2 mL/g,此时发酵体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为4722.7 mg/L,pH值为6.71。为防止体系酸化,在发酵最佳产气期后、酸化临界点前,调整发酵原料为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进料,可有效防止反应体系酸化,粪秆比为1:1时产气效果最好。发酵最佳产气期、酸化期和恢复产气期的沼液中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群相同,均为Firmicutes(50.97%、16.84%、48.01%)、Chloroflexi(31.34%、29.74%、9.32%)和Bacteroidetes(7.86%、29.80%、32.12%)。发酵沼液中细菌在属分类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群差异显著,发酵最佳产气期的主要优势菌群为Ruminofilibacter(14.32%),发酵酸化期的主要优势菌群为Clostridium(25.72%)和Caproiciproducens(9.06%),发酵恢复产气期的主要优势菌群为Prevotella(24.15%)和Ruminiclostridium(11.62%)。三个时期发酵沼液中古菌在门分类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群相同为Euryarchaeota(52.84%、70.65%、76.42%)和Bathyarchaeota(31.07%、19.48%、12.83%)。发酵沼液中古菌在属分类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群为Methanosaeta(38.63%、31.19%、23.79%)、Methanobacterium(8.05%、31.27%、36.46%)和Methanosarcina(1.23%、1.11%、10.64%)。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发现,三个时期发酵沼液中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群相同,但各时期菌群丰度差别明显,在属分类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群不同。发酵沼液中古菌组成多样性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推测玉米秸秆沼气发酵过程中酸化现象主要与细菌群落结构有关,尤其是与Clostridium和Caproiciproducens相关性最大。综上所述,通过逐渐递增反应的总固体浓度,建立了高负荷玉米秸秆沼气发酵体系,明确了反应体系酸化的临界点及可使酸化体系再平衡恢复产气的最适牛粪添加量,并在发酵最佳产气期后调整进料为粪秆混合发酵,可有效防止体系酸化并使发酵体系高效运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发酵最佳产气期、酸化期及恢复产气期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及丰度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216.4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沼气发酵,厌氧发酵


玉米秸秆高负荷沼气发酵体系建立及酸化再平衡研究负荷沼气发酵体系的建立秸秆为发酵原料,采用 25 L 自制厌氧发酵装置,装置上端设 20 L 集气袋相连。发酵体积 20 L,接种物 12 L。反应初始进行每 10 d 进行一次投料,即提升总固体浓度至 9%、10%件下进行半连续式厌氧发酵试验,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日烷含量利用沼气分析仪进行测定。

曲线,沼液,不同时期,产气


玉米秸秆高负荷沼气发酵体系建立及酸化再平衡研究ts,OTU)数在 2000 左右,但多样性尚未接近饱和,说明测中的细菌,继续增加测序深度将有助于观测到更多的新 OTU气期 ZJ1、ZJ2、ZJ3 及恢复产气期 HF1、HF2、HF3 可观测到线趋平缓,表明测序结果已可以足够反映当前样本所包含的已不太可能检测到大量尚未发现的新物种。通过稀释曲线可种数高于最佳产气期和恢复产气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琪;张胜;董秀婷;陈薇;;沼气发酵原料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年20期

2 龙镔;王济;蔡雄飞;杨通泽;姚源海;;锦屏县农村家庭大吀沼气发酵直接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3期

3 贾兰;王东兴;赵光;周铎;王兴;;辽宁地区生物质废弃物沼气发酵技术研究及展望[J];中国沼气;2017年05期

4 邢向欣;赵国明;裴海林;;东北地区沼气发酵技术现状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年19期

5 高凯旋;;关于搅拌在沼气发酵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沼气;2015年03期

6 ;沼气发酵肥的优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年12期

7 ;沼气发酵的优点[J];农家致富;2016年06期

8 王小香;钟锦清;周英梅;陈伟超;庞宗文;;沼气发酵对痢疾志贺氏菌的致死效应研究[J];轻工科技;2014年07期

9 宋小荣;雷丽萍;席国珍;张学良;;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12期

10 王远远;沈飞;刘荣厚;武丽娟;;施用沼气发酵残余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越强;马煜;张无敌;尹芳;徐锐;李建昌;陈玉保;刘士清;;沼气发酵对屠宰场混合物的实验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顺鹏;何健;崔中利;;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3 虞方伯;何健;管晓进;管莉菠;李顺鹏;;沼气发酵残余物的综合利用及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意义[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4 汪婷;何健;赵子如;李顺鹏;;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微生物生理群变化及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5 何健;汪婷;梅琴;李顺鹏;;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6 林聪;王金花;许海玲;;生态农场沼气发酵技术应用研究[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7 赵凯;林聪;王金花;;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研究[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8 杨波;;沼气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A];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邱凌;梁勇;邓媛方;罗涛;;太阳能双级增温沼气发酵系统的增温效果[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海勤;张霞;董仁杰;;好氧堆肥为沼气发酵提供热量的可行性研究[A];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张尹;沼气发酵的日常管理包含哪些内容[N];云南科技报;2005年

2 陈萍;沼气池如何安全越冬[N];运城日报;2009年

3 记者 彭溢 见习记者 车轮;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我省启动[N];黑龙江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海蕴;新型规模化干法沼气发酵技术与装备面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5 高树铭 费新东;沼气发酵需哪些条件[N];福建科技报;2006年

6 湖南省农村能源办 李可克;沼气发酵装置改进的设想[N];农民日报;2002年

7 彭惠玲;沼气发酵是怎么回事?[N];农民日报;2012年

8 夏娥儿;创造适宜的沼气发酵环境[N];农民日报;2005年

9 成安一中 程增亮;沼气发酵 细节问题要处理好[N];河北农民报;2005年

10 省农村能源办;沼气发酵的起动[N];湖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刈;猪场废水沼气发酵过程加热能量调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2 江帆;沼气发酵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及宏基因集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3 董明华;云南沼气发酵生态系统的原核生物群落时空动态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楚亚男;肺炎病患下呼吸道及沼气发酵体系的宏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3年

5 张庆华;纤维质高效水解关键技术及其在木薯燃料乙醇产业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2年

6 田光亮;云南亚热带户用沼气池模拟系统中原核生物群落动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冯大伟;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8 王晓娇;混合原料沼气厌氧发酵影响因素分析及工艺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威;玉米秸秆高负荷沼气发酵体系建立及酸化再平衡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2 陈泽兴;寒区大型沼气工程地源热泵加热增温系统的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曦彤;寒冷地区禽畜粪便低温沼气发酵外源促进剂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4 孔维涛;低温沼气发酵优良菌系的筛选及优势菌群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伟;低温沼气发酵产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泽乐;低温沼气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远远;蔬菜废弃物沼气发酵工艺条件及沼气发酵残余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武磊;太阳能加热的户用沼气发酵装置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金花;沼气发酵生态系统与残留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杜风光;金属盐对酒糟基质沼气发酵的影响及沼气发酵污泥(沼肥)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20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20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