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生物质裂解制油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装置设计及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0:53
【摘要】: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能源安全问题突出,形势极其严峻。预计到2020年全国石油年需求量将达到5.6亿吨,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5%以上。与此同时,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先进、高效、低成本、可商业化发展的利用技术,导致每年大概有4亿吨秸秆、3亿吨林木废弃物、3亿吨沙生灌木等生物质资源被白白浪费。此外,我国目前面临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与严峻。尤其近年全国各地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引起人们对环保问题更加关注。因此,加快研究和探索可将我国大量浪费的农林剩余物经济、快速、高效地转化成可在一定层面上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油技术,是当前我国能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重大经济意义、能源安全意义、环境保护意义和可持续发展意义。 本文基于上述情况依托国家863课题“斜板槽式低能耗精控加热型生物质快速裂解制生物燃油及混合乳化新技术”,对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生物燃油装备中的关键装置——串联复合型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装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高生物质裂解制生物燃油热载体加热速率、加热效率和加热装置热能利用率。 基于传热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串联复合型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装置的传热过程,分别对加热装置的传热金属管、烟气流动和炉体建立导热微分方程和传热模型,并对该装置进行理论计算和结构设计,制造一款适用于生物质热裂解制生物燃油生产装备的串联复合型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装置,解决既可对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同时又可提升该装置热能利用率的技术难题。对该装置进行热能利用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加热装置的热能利用率最高可达75.72%,平均热能利用率可达75.22%,下炉体热载体出口平均温度为554.44℃,能够满足生物质裂解对热载体的工艺温度要求。 基于FLUENT流体分析软件对串联复合型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装置上、下炉体内温度场、压力场、速度场等进行模拟,结合该装置对热载体加热时的多个物理影响因素,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进行了求解模式、物理模型、湍流模型、边界条件、计算初始条件和迭代参数的设置。通过气固耦合分析,分别计算出上、下炉体内温度场、压力场、速度场主要分布云图、上炉体内三个温度检测点温度变化曲线、下炉体内热载体运动轨迹和温度变化曲线。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串联复合型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装置可将热载体最高加热到873K。基于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对串联复合型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装置上炉体受热面进行优化改进,优化值可以作为设备改进的参考依据。 本文设计制造以秸秆气、不凝气、生物燃油作为燃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燃烧器,满足串联复合型热载体高速高效加热装置对热源的需求;利用五孔探针对秸秆气燃烧器出口速度场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旋流叶片倾斜角对速度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器采用内直流外旋流形式,对燃烧器的燃烧效果有显著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K6
【图文】:

石油,原油产量,净进口,表观消费量


石油需求强劲增加,年石油消费量节节攀升,年石油进口量迅速增长,国内石油形势日趋严峻,详情如图1-1,1-2所示。由此可见,中国石油资源短缺是不争事实,而且形势极其严峻。因此,发展可替代石油的能源课题势在必行。口原油产量■石油净进口量口石油表观消费量wwm 2012 2013口原油产量 ^ 2^ 2. 08B石油净进口量 2.53 2^ 3. 21口石油表观消费4?54 5~14""“一~““ (单位:亿吨)图1-1我国近三年原油产量、石油净进口量、石油表观消费量情况Fig.1-1 Crude oil production, net imports of petroleum, petroleum consumption situation tableof China in the past three years-I -

对外依存度,石油,低碳,情况


图1-2我国近三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情况Fig. 1 -2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在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下,寻找一种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低碳、可再生的能源迫睫。生物质能因其清洁、低碳、可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而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永祥;;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J];国际展望;2012年02期

2 钟兢军,宋彦萍,芦文才,徐文远;五孔探针非对向测量法在风洞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马德金;孔宪迪;唐根生;;生物质制沼气的相关技术参数分析[J];科技传播;2010年15期

4 彭星光;徐德民;高晓光;;基于Pareto解集关联与预测的动态多目标进化算法[J];控制与决策;2011年04期

5 秦特夫;;生物质热裂解和化学液化制燃料油技术现状及展望[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年S1期

6 邢景棠,周盛,崔尔杰;流固耦合力学概述[J];力学进展;1997年01期

7 董治国,王述洋;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J];林业劳动安全;2004年01期

8 金春强,简淼夫,李昌勇;智能化万用压力及三维流场测量系统开发[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9 刘霞,葛新锋;FLUENT软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3年02期

10 张晓东;姜正礼;赵旺东;;五孔探针在涡轮导向器出口流场测量中的应用[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陆强;生物质选择性热解液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周星龙;6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气固流动和受热面传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黄章俊;复杂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和近似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刘承婷;蒸汽管道保温材料与保温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21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21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2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