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黄连木籽生物燃料发动机颗粒生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1:02
【摘要】: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好,但其燃烧所形成较高的颗粒排放一直是限制柴油机发展的关键和难点问题。深入研究柴油机的清洁替代燃料(如生物质燃料)和颗粒的生成机理,有助于从根本上净化柴油机的尾气污染,降低颗粒排放,实现柴油机燃烧的低污染化。 本文采用热重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两种分析方法,研究了YTR3105农用柴油机和GW4D20车用柴油机,在不同工况、喷油定时和EGR率下对燃用不同比例的黄连木籽生物柴油时产生排气颗粒中的可挥发性有机成分、颗粒形貌和颗粒中原始粒子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对于YTR3105柴油机,B0、B10和B20三种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中,蒸发温度在150~180℃范围内的可挥发性有机成分最多。挥发性有机成分随混合燃料中黄连木籽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元素碳所占的比例随之减少。 2. YTR3105农用柴油机和GW4D20车用柴油机的排放颗粒物具有相似的微观结构。从微观形貌看,soot颗粒都是由数十、数百个球形原始粒子堆积而成,具有分形结构特性。从原始粒子微观结构看,组成颗粒的原始粒子具有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呈现出多层石墨微晶结构,内核为无序非晶态结构,具有较弱的热稳定性。 3.对YTR3105柴油机,喷油定时和工况对原始粒子的粒径影响不大;B20燃料产生颗粒中原始粒子的平均粒径要大于柴油。对于GW4D20柴油机,黄连木籽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对颗粒中的原始粒子粒径影响很小。总体而言,两台发动机相比,GW4D20柴油机产生的颗粒中,原始粒子的粒径要小于YTR3105柴油机。 4.对GW4D20柴油机来说,排放颗粒物的分形维数随着黄连木籽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增加而增加;原始粒子的层面间距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随黄连木籽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在测试工况下,随着EGR阀开度的减小,B50燃料原始粒子的粒径增大了3.35nm,层间距略有上升;B100燃料原始粒子的粒径略有减小,层间距减小了0.029nm。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6
【图文】:

呼吸系统,颗粒,中国黄连木,天然分布


图 1-1 不同直径的颗粒在呼吸系统中的沉积ifferent diameter particles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黑对人体的危害是明显的,它直接作用于肺的情况下与其他因素一起诱发肺癌,且颗粒物柴油的简介科落叶乔木。因其木材色黄而味苦,故名黄籽、黄连茶,又因果仁为鸡冠称为鸡冠果。广泛的树种之一。中国黄连木的天然分布区候带,气候条件变化多样,在我国的大部

酯交换反应,甘油三酯,生物柴油


不利于在内燃机上直接使用。可以通过相关的化学处理降低植度、粘度改善其挥发性,制成生物柴油。最普遍制取生物柴油的方法是酯交换反应法,将油脂中占主要成分的甘低碳醇(甲醇、乙醇等)进行酯交换反应,使甘油三酯转变为单酯,副油。其反应原理如图 1-2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张海亮;蒋雪冬;杨伯伦;;烟煤与生物质秸秆共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李会芬;黄锦成;陈国栋;;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1年03期

3 张雪;白雪峰;樊慧娟;;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J];化学与黏合;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养璞;金其淑;;非Debye弛豫理论[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三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刘卫军;陈秀霞;;浅析混合煤气的流量计量[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敏;白丽萍;福鹏;;北京市利用煤制气和油制气作为可替代天然气能源分析[A];中国城市燃气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卫军;;煤气流量测量过程中的公式导出和仪表实现[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秦朝葵;戴万能;;上海天然气互换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光灿;;量子纠缠态(Entangled State)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7 孔滨;杨小震;;聚合物初生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韩业;周超;张明耀;张会轩;;大小橡胶粒子协同作用对ASA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佑;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返炼胶掺混比例为20%到30%[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 林葆 李家康;金正大控释肥试验示范效果大盘点(一)[N];农资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庞利萍;三项政策左右美国乙醇行业未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田东亮邋孙美丽;高比例M85甲醇汽油技术亮相西洽会[N];中国石化报;2008年

5 欧阳维民邋刘艳;打开瓶阀见“醚”底[N];中国质量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徐岩;美国乙醇燃料新规出台箭在弦上[N];中国化工报;2010年

7 宋玉春;加工助剂为聚乙烯“强身”[N];中国化工报;2003年

8 世界农业;泰国香米发展的成功经验[N];粮油市场报;2003年

9 陈继军;醇醚市场年终上演高台跳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章睿;二甲醚乱花渐欲迷人眼 股价飙升难觅实质支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许鳌;生物质和煤共气化共燃的实验和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徐海涛;微纳米碳铁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9年

3 刘宇;生物柴油燃料喷雾、燃烧及碳烟生成过程可视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吟颖;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5 平传娟;混煤的微观理化特性与反应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崔志刚;油页岩及其半焦流化床燃烧N_2O生成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姚栋伟;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空燃比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赵明举;煤与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流化床混烧研究及其酸性气体的脱除[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9 熊思江;污水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任毅;柴油机燃用柴油-含氧化合物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玉;黄连木籽生物燃料发动机颗粒生成机理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辉;煤种掺混比对燃烧及结渣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3 杜欣;生物质能与煤共燃对污染物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4 刘志华;生物柴油喷雾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明;混煤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玉磊;铁路复合垃圾衍生燃料制备及燃烧飞灰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朱X;混煤燃尽特性实验研究及优化配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熊显巍;大别山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燃用混煤的计算特性及配比优化研究[D];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2009年

9 李展;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混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肖肖;微油点燃低挥发分煤与生物质混合燃料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6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26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