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7:54
【摘要】: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我国目前对浅层地温能的具体开发利用研究较少,再加上激烈无序的市场竞争和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很多城市在没有进行浅层地温能的勘察评价、没有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发浅层地温能,于是就出现了“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适宜用的地方反而没用”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不利于浅层地温能的行业化推广发展。 针对以上现象,本文做了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的研究工作,目的就是要确定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适宜开发利用的地区及其合理开发量,为重庆地区乃至西南地区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当地浅层地温能资源在今后的开发利用中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选取了重庆主城区1670km2的范围为研究区域,针对研究区域范围内的浅层地温能赋存的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然后对区域内岩土体物理性质参数、热物理性质参数、现场地温等测试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了当地的岩土体热工性能特性规律,接下利用综合评价理论基础建立了分区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和非结构模糊赋值法确定了项目中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通过MAPGIS6.7软件对研究区域内网格点进行分区总分计算,得到了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结果图,最后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验证了这一结果的正确性。 本文所进行的工作均是在重庆地区首次展开,是针对重庆地区的基岩地层结构特点进行的专项浅层地温能应用适应性分区,对浅层地温能在重庆地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艳平;曹晓玲;雷波;杨从辉;;中国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研究进展评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2 董殿伟;江剑;王立发;谢振华;王新娟;;北京市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J];北京水务;2010年02期

3 官善友;龙治国;周淼;;武汉市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分区[J];城市勘测;2009年05期

4 高青,于鸣;效率高、环保效能好的供热制冷装置——地源热泵的开发与利用[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5 陈萌;官燕玲;;U型波纹埋管对于增强土壤源热泵换热性能的研究[J];节能;2009年02期

6 铁勇;;土壤源热泵U型垂直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研究[J];节能;2009年05期

7 田金乙;;综合评价方法在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1年01期

8 刘宪英,丁勇,胡鸣明;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夏季供冷试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0年04期

9 倪龙;董菲;李安民;马最良;;喀什市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J];暖通空调;2010年07期

10 倪龙;押淑芳;李安民;易鸣;王振兴;马最良;;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设计方法研究[J];暖通空调;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范蕊;土壤蓄冷与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热渗耦合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勇;动态负荷下地源热泵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张玲;土壤热湿传递与土壤源热泵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吴晓寒;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宇;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温度场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05年

2 范萍萍;U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与运行策略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尹航;基于地热水资源供热供冷系统能源利用率评价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丁印成;城市立交方案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王庆鹏;地下水渗流对地源热影响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6 张泽海;土壤源热泵系统评价及其在呼和浩特地区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付卫红;单、双U 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热工特性及经济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刘晓海;双U型埋管地源热泵土壤温度场的研究与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砥;基于热渗耦合作用下的埋管换热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岳建军;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应用研究与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0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30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