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抽灌井群热交互性及其布控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3:28
【摘要】:地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家节能减排计划中的多种新型能源之一。地能利用主要包括地下土壤源和地下水源两种形式。前者依托地下岩土能量体进行能量储存和交换,对地下水源和含水层结构影响较小,但是它受到能源密度低、能量传输慢、工程造价高等制约。后者依托含水层能量体,对地下水进行抽灌循环利用,尽管它的能源利用密度大,能量输运快,工程成本较低,但是它存在危害地下水资源的危险。目前,国内外对地下土壤源热泵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研究的焦点逐渐转向地下水源热泵的科学利用。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涉及抽灌井群复杂多变的流动、传热和传质问题,其井群布控、热交互性、热流场演变控制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地下含水层蓄能和热泵应用的科学发展,因此基于大规模应用的井群抽灌过程的能量传输和热流场协同控制是一项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本课题拟着重对抽灌井群热交互性及其布控特性等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模型建立,模拟计算,结合相关实验研究,进行过程机理研究、性能分析、可变性预测、控制策略制定及设计评价等工作,提高对地下传热过程认知能力,指导工程实践,拓展相应的基本理论。 本文先从地下水动力学角度,结合传热学,对地下水渗流、地下水向承压水完整井的稳定运动、地下岩土多孔介质的热量运移等进行理论和机理分析,为进一步模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以抽灌井群的热交互性为研究重点,以热贯通为主线,以既定地下含水层物性参数、布井域大小及抽灌量为前提进行研究。其中第一、二部分的研究均基于单一供暖并且抽灌系统连续运行的模式;第三部分基于供热供冷联合间歇运行的模式。 其一,主要分析抽灌井群布置位置、同类井(抽水井)间距的不同形式对抽灌温度、热贯通等热交互性参数的影响,探究布井模式的热交互性及布控特性,以期指导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中抽灌井的优化设计。 在分析井群布置方式的影响时,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形式。研究表明,在一个计算周期(一年)内,直列式的井群抽水平均温度的总体降幅约为环布式的50%,而发生不同程度热贯通的时间约为环布式的2倍。很显然在井群平均抽水温度和抽灌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热贯通时间长短两方面,直列式均优于环布式。 对同类井(抽水井)间距的不同形式分析发现,在上述两项热交互性参数方面,增大中间两口井间距模式最优,等间距模式次之,缩小中间两口井间距模式最差,但三者的差别不明显。 其二,研究地下水横流不同流向(无横流、顺流、逆流、交叉流)对热交互性的影响作用;此外还对逆流的流速控制特性及顺流的蓄能作用作了一定的分析。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选址及安装调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研究发现,逆流模式的井群抽水平均温度处于最高水平。就总体温度降幅来说,逆流模式约为顺流模式的37%,约为交叉流模式和无横流模式的62%.在热贯通方面,逆流模式最不容易发生热贯通,其发生不同程度热贯通时间约为顺流模式的1.5倍,约为无横流和交叉流模式的1.2倍。 此外,逆流模式下,流速越大,抽灌系统越不容易发生热贯通。当逆流流速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抽灌系统将永不发生热贯通。本文定义此流速为逆流不贯通临界速度。 对顺流蓄能作用分析表明,在供热期,地下水的顺流发挥“蓄热”作用;而在供冷期,又发挥“蓄冷”的作用。这种蓄能作用对热泵效率的发挥是有利的。 其三,采用贴近工程实际的供热供冷联合长期运行工况,探究不同年运行模式和日运行模式下抽灌温度变化趋势及热扩散影响范围的差异。这对实际工程中长期运行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模式的选用和调整有指导价值。 分析表明,年运行模式以一年一倒井联合运行模式为最佳;日运行模式,从热泵热效率角度来看,运停时间间隔短的模式最优;而从对地下热环境的影响角度来看,运行周期长的情况下,运停时间间隔长的模式较优。这样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就需要一个效益和地下热环境保护的权衡。 研究工作基于CFD平台,在Fluent软件现有模块上辅助以UDF运用,建立简化的二维数值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模拟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523
【图文】:

热泵,优化能源结构,能源开发,太阳能空调


第一章绪论景及意义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和紧迫任务。在能源开发及利用领域,适应可适要求的前提下,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适换效率最高的热泵应用技术,正受到人们的日热泵(见图1.1所示)及太阳能空调等系列的

试验装置图,达西,试验装置,均质砂


二、达西定律1856年,法国水力工程师亨利·达西通过如图2.1所示装置试验得到。不不 不 ...奋二 二……’,.。 。脚脚J知 知{{{:-:决 :::……… …...’:成, ... ....-二 二....… ...……。。.沪 沪Q*!图2.1达西试验装置试验将均质砂土装到直圆筒内,在一维流条件下,经过不同流量稳定流多次试验,得出关系式:H一H,=入口--二----‘L······························…… (2.2)式中:Q为流量,单位m丫d;K为均质砂的渗透系数,单位m/d;田为筒的横截面积或者渗流过水断面面积,单位mZ;拭、从为在渗流运动方向上相离为L的过水HI一HZ断面1和2处的渗流水头值(m);L为两过水断面之间水力坡度

不完整井,完整井


根据所揭露含水层深度和进水条件,都可分为完整井、不完整井两类。如果水井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的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了过滤器,并能全面进水的称为完整井(图2.2a中的a和图2.2b中的b)。如果水井为贯穿整个含水层,水井未贯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及含水层部分厚度上能进水,则称为不完整井,如图2.2中的b、c、d等128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承压水完整井。(a)潜水井(b)承压水井图2.2完整井和不完整井从井中抽水,井周围的水流入井内,井中及井附近的水头降低。设其一点(x,y)的初始水头为月H。(x,y,0),抽水t时间后水头为H(x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林;谢康和;童磊;王坤;;受潮浪和径流影响滨海承压层抽水数学模型及其解析解[J];水利学报;2011年08期

2 梁旭辉;;土方工程施工排水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3 梁旭辉;;土方工程施工排水技术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4 霍军帅;陈焘;宫全美;周顺华;;复杂周边条件下异形基坑承压水抽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5 刘晓林;刘多林;;数据拟合方法在阳山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矿产勘查;2011年04期

6 韩美清;李耀增;陈智慧;;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突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J];中国铁路;2011年06期

7 王明章;;裘布依地下水井流计算公式有关问题讨论[J];贵州地质;2011年02期

8 黄辉;;浅析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及要点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9 刘永林;胡斌;刘智权;王新刚;;基于GMS的浸没几何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勘察;2011年08期

10 陈正勋;何泰源;张文城;陈福胜;;机场滑行道下方以NATM排除地锚之潜盾施工案例探讨[J];隧道建设;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彦章;吴蓉;黄勇;;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量运移阶段特性数值模拟[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晓冬;管彦武;于学武;金旭;;探测地下水流的1m深地温数据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旭;黄家柱;陈锁忠;闾国年;;基于GIS的地下水流可视化模拟系统研究——以常州市区与武进市地区孔隙地下水流模拟为例[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德鑫;周允文;曾琮恺;;卵砾石层隧道开挖渗流现象之模拟[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查元源;;基于积分型Richards方程的一维非饱和-三维饱和地下水流耦合模型[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6 钱增江;;基于Feflow的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趋势模拟预测研究[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7 袁笑一;汪晓军;潘伟斌;;GIS技术及其在地下水领域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方玉树;;关于Dupuit理论的几个问题[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黄s

本文编号:2770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70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