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K51;TK52
【图文】:
2.2.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由吸热板、流体管道,玻璃盖板及保温外壳组成,其结构如图2-2所示。吸热板由热导率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表面涂以高太阳吸收率的涂层,以便尽可能多的吸收太阳辐射。盖板由一层或多层透明盖板组成。它让太阳辐射透过,减少吸热板的红外辐射和板间的对流散热,从而保证吸热板顶部有较好的绝热性能。与吸热板相连流体管路走循环流体,通过循环将吸热板的热量带走。为减少热损失,吸热板的背面和侧面有隔热层。图2-2 平板集热器结构图入射在集热器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一部分变成有用的能量,用于提高流体介质的温度;一部分变成损失,包括光学损失和热损失。集热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S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水同时对多个热电偶进行标定。在标定通道中,为检验标定,还设有计算值和标准值。计算值为拟合曲线后的标定值计所测得真实温度。采集软件如图 3-4~3-7 所示。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水可同时对多个热电偶进行标定。在标定通道中,为检验标定别,还设有计算值和标准值。计算值为拟合曲线后的标定值度计所测得真实温度。采集软件如图 3-4~3-7 所示。图 3-4 变量设置界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耀民,邱瑞昌,彭少贤;VICOR模块阵列两种串联电压调整电路的比较[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陈苹,李合,许洪元;离心泵、管路串并联及其优化和节能研究[J];水泵技术;2004年03期
3 谢景新;;热电偶串并联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8年05期
4 张江;;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J];才智;2010年36期
5 李立亚;;某应力串联模式系统的可靠性设计[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朱希终;串联电容器耐压能力提高的条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7 米淑云,曾嗣堂,刘君富;深冷装置用轴流通风机的改造与运行[J];风机技术;2001年04期
8 卞永胜;;关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串并联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1期
9 高希峰;复杂原油管道系统最小启输量计算[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5年05期
10 马忠学,王屹,刘富新;多台离心泵并联工作时叶轮切割[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庆广;刘文华;宋强;;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在大容量变流装置中的应用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广军;左小勇;邰中奎;龙照飞;;基于串联排队系统的战损装备维修模型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彭霓如;金海霞;刘小涌;;两釜串联连续式改质沥青的生产[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甘孔银;黎明;金晓;胡和平;卢和平;;脉冲变压器控制的10kV IGBT固体开关研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许君武;徐杰;郑昆华;高洪;林毅;郑松;;前臂皮瓣串联腓骨肌瓣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乔万银;曾雪艳;祝捷;徐延国;;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急性中、重度药物、毒物中毒36例临床分析[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一多;黄小铭;罗艳红;李冬梅;孟庆波;;新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张瑞祥;;干气密封系统[A];首届七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亓玉栋;;循环水泵选择设计中相关问题的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6年
10 吴俊文;;退刀镗削在卧式精镗床中的应用[A];九省二区第三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利国;串联双附加气室空气弹簧若干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郑宇;双层药型罩毁伤元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杜艳丽;基于白光干涉的金属极薄带测厚理论与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崔宝玲;高速诱导轮离心泵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6年
5 林振娴;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申国栋;改进条件的铜催化交叉偶联及其在一锅串联法合成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国弘;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仲慧;新型三绕组高效单相感应电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强;太阳能—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吴彦龙;10kV高压变频器中IGBT串联均压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3 曹学亮;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小鼠生殖激素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夏天;串联真空间隙冲击击穿统计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周萌;带状线定向耦合器的分析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郭炬;串联多关节机械臂设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孙丹丹;单泵及双泵串联泥沙输送动态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廖健飞;基于光电负反馈的激光混沌串联同步及其在混沌保密通信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亮;双腔型气体压电泵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勇;碳酸钾生产中的三柱串联离子交换工艺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76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7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