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木质素热裂解行为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4:25
【摘要】:生物质热裂解是一种能够实现生物质全面利用的制取液体燃料的技术,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截止目前国内外在生物质热裂解工艺利用上遇到的主要问题仍是所制取的生物油品质的复杂和不稳定性,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高效规模化应用。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对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对生物质三大组分之一的木质素的理化性质以及热裂解机理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依托相关国家项目,对木质素的化学结构以及热裂解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从阔叶木的代表性树种水曲柳和针叶木的代表性树种樟子松中提取对应的磨木木质素(MWL)和Kalson木质素,并通过元素分析、1H-NMR波谱分析和FTIR压片分析来掌握不同种木质素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了不同种木质素在元素组成,官能团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变化。水曲柳MWL中的芳香环来源于愈疮木基和紫丁香基两种结构单元,显示出典型的阔叶木木质素的特征;而樟子松MWL中的芳香环全部来自于愈疮木基单元。水曲柳MWL的甲氧基含量远远高于樟子松MWL。 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仪上对比分析了几种不同木质素的热裂解行为,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得出各种主要产物的生成机理。在小型机理试验装置上对不同种磨木木质素开展了快速热裂解试验。水曲柳MWL热裂解获得了较高的生物油产量,而樟子松MWL热裂解的焦炭产量较高。生物油中醇类的产量可以用于大致地估计木质素的甲氧基含量,愈疮木酚和紫丁香酚的含量可以用于判断木质素的种类。 为了研究木质素等组分间的热裂解影响机理,选取四种典型配比合成生物质,并在TG-FTIR分析仪上开展了热裂解动力学和产物析出研究,同时在小型的快速热解机理试验台上展开了试验。为了研究木质素等组分间的热裂解影响机理,选取四种典型配比合成生物质,并在TG-FTIR分析仪上开展了热裂解动力学和产物分析,同时在小型的快速热解机理试验台上展开了试验。木质素等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生物油的产量降低,而气体和焦炭的产量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抑制了木质素热裂解烃类气体的生成。生物油成分分析表明木质素对纤维素热解过程中左旋葡聚糖以及3,4-阿卓糖等产物的生成影响较弱,而半纤维素对纤维素的裂解产物析出影响较大。木质素强烈地抑制了半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乙酸和糠醛的生成,纤维素对于半纤维素产物的生成有正面的影响。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的存在强烈地促进了木质素热裂解过程中酚类物质的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K6
【图文】:

木质素,键型,三维网,高分子化合物


浙江大学硕1学位论文木质素结构的典型键结合如图2.3所示。木质素中2/3的苯基是以丙烷单元与醚键联接的,其余是碳键联接的。不同基型中的醚键的连接方式是不样的,木质素中主要是芳基甘油一p一芳醚键,也称为p一。一4醚键,约占70%[28】。/恢饭C Con、11占岛今娜·澎书 OHOHOHOH Qgc}支)可岌秒中一。0O资绮日CCCI!we人、心0.C图2.3木质素基本的键型木质素是聚酚类的三维网状高分子化合物,不同于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天然高分子,后者的有规则结构可用化学式来表示,而木质素只能用结构模型来表达,这种结构模型所描述的也只是木质素大分子被切出的可代表平均分子的一部分,或只是按测定结果平均出来的一种假定结构。图2.4是木质素的一个结构模型[28]。图2.4一种典型的木质素结构模型木质素结构中有复杂的官能团

模型图,模型,木质素,结构模型


天然高分子,后者的有规则结构可用化学式来表示,而木质素只能用结构模型来表达,这种结构模型所描述的也只是木质素大分子被切出的可代表平均分子的一部分,或只是按测定结果平均出来的一种假定结构。图2.4是木质素的一个结构模型[28]。图2.4一种典型的木质素结构模型木质素结构中有复杂的官能团,其分布与种类有关,也与提取分离方法有关。

红外谱图,水曲柳,木质素,樟子松


木质素都具有较高的氧含量,四种木质素中氧含量均超过了30%。同时樟子松木质素比水曲柳木质素具有相对较低的O/C比和H/C比值。相比于软木(樟子松),水曲柳硬木(水曲柳)中有较多的紫丁香基的存在,使得水曲柳中甲氧基含量高于樟子松。这也导致了两者含碳量的差别。3.4.2.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本文用KBr压片法检测物质的微观结构时,压片试验的分析采用的仪器是NicoletNETxus67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光谱范围为27,000一15cm一‘;分辨率为4cm一’,扫描次数设定为120,扫描速度为0.6829,红外光谱范围为400一4000cm一,,分辨率设为4。m一‘,扫描次数为36。图4.2示出了樟子松(Pine)和水曲柳(Ash)的Kalson木质素(KL)和磨木木质素(MwL)的红外谱图,着重对比分析了光谱范围700一2000cm一’内的谱线和特征峰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琪;马兴元;马君;;生物质能源干式厌氧发酵预处理的研究进展[J];能源环境保护;2011年04期

2 陈鸿伟;王威威;黄新章;赵争辉;;纤维素生物质热解试验及其最概然机理函数[J];动力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3 高凤芹;刘斌;孙启忠;;以草类纤维素为原料制乙醇的预处理及发酵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李春光;徐鹏飞;李云霞;王彦秋;林鹏;张锐;;玉米秸秆微晶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洪湖;陈枫;杨晋涛;费正东;钟明强;;聚丙烯/木质素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岳金方;左春丽;;工业木薯渣的热裂解试验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寿田;唐蓉;尤伟忠;陈立人;朱广慧;;萝卜贮藏期间肉质根不同部位木质素含量变化与糠心的关系[A];首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吴耿云;程贤u&;杨相玺;;高沸醇木质素改性聚氨酯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燕慧;解新明;;象草不同品种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任琴;胡永建;李镇宇;金幼菊;;受害马尾松针叶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的调节[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杨洪强;侯广军;马方放;张伟;赵海洲;;水分胁迫、水杨酸和草酸对平邑甜茶根系木质素代谢的影响[A];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李雪平;陈段芬;高志民;牟少华;;转反义COMT基因对烟草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9 乃小英;乔昌萍;胡敏;陈年来;;诱抗处理对甜瓜霜霉病抗性及叶片MDA、HRGP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孙云章;毛胜勇;陈洁;周利芬;朱伟云;;瘤胃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附着及发酵特性研究[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红雅;秸秆变汽油不再是神话[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魏方;麦秆喂牛[N];农民日报;2001年

3 畜牧科技网;粗纤维在母猪营养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4 ;粗饲料调制添加剂[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5 李鄂权 方北松;以高新技术修复保存出土竹木类文物[N];科技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聂翠蓉;改变小基因催生大能源[N];科技日报;2006年

7 煦风;农民欢迎的青贮玉米新品种[N];农民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高华斌;麻纺成套设备改造与制造并进[N];中国纺织报;2008年

9 宋哲先 柯召良;青饲料喂猪大有可为[N];湖北科技报;2005年

10 湖南省林科院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张灿明;紫色岩区种龙须草[N];湖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郁郁;CaO伴随生物质热裂解制油在线脱氧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曲玉宁;木质素的提取及在聚氨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3 胡立红;木质素酚醛泡沫保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岳凤霞;木质素新型模型物的合成及其在木质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江燕;木质素及其模型物在不同热化学环境下的解构[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燕;秸秆酶解木质素液化改性及聚氨酯发泡材料制备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叶跃元;木质素解聚新工艺及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周冠武;杨树木材木质素含量快速评价及漆酶活化木质素制备纤维板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刘继培;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李明飞;基于生物炼制的竹材组分分离及苄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歌;木质素热裂解行为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超;氨水循环爆破法对玉米秸秆预处理效果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戴勋;魔芋葡甘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岳升彩;大麻纤维生物漂白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高原;亚麻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冯冲凌;黄孢原毛平革菌及其在堆肥中对木质素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戴立;纤维素/木质素对混燃特性及颗粒物排放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赵春桥;能源植物木质素组成结构对降解转化效率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华;两种改良溶剂法提取松木木质素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10 董晓莉;聚丙烯/木质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7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87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1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