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蓄热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研究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0-08-12 22:46
【摘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和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寻求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质油是一种在存储和运输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化石燃料的最好替代品之一,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器都存在能耗大,成本高等缺陷,这是限制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高炉渣粒化产生的高温空气作为外加热源裂解生物质制取生物油,并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的蓄热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该反应器充分利用高炉渣粒化产生的800℃的高温空气的热量裂解生物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生物质热解的成本,反应器中蓄热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温度控制手段的复杂性。 在以“电加热”为外加热源的沉降管式炉固定床反应装置为实验平台进行正交实验,得出获得生物油最大产率的反应温度为630℃,综合考虑传热效率等因素选用金属铝作为蓄热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内控制温度的相变蓄热材料。 以精细破碎后的玉米秸秆为实验原料,高炉渣粒化产生的800℃的高温空气作为外加热源,在蓄热式生物质热解反应器进行中试实验研究,得出:生物油最高产率达41%,生物油主要由含有甲基、乙基官能团的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组成,由于含有较多的脂肪酸类化合物,生物油的PH为3.7。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红;贾官臣;;生物质热解液化产物——生物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新禹,苏文;生物质能用于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可行性[J];能源工程;2005年04期

3 唐强;于凤文;吕红云;计建炳;;金属离子对生物质热裂解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0年S1期

4 林琳;;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分析[J];鄱阳湖学刊;2010年06期

5 丁启朔;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农村能源;1998年05期

6 宋永利,杨丽华;工业锅炉生物质燃烧技术[J];节能技术;2003年03期

7 匡廷云 ,白克智 ,卢从明 ,李淑芹 ,董凤琴;生物质能源技术前瞻[J];太阳能;2004年04期

8 李新禹,苏文;生物质能用于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可行性探讨[J];节能与环保;2005年09期

9 谭文雄;周玉申;马延军;;生产性粉尘的生物质能特性与环境影响分析[J];木材加工机械;2005年06期

10 姚向丽;肖波;邹先梅;;新型生物质粉体燃料破碎系统[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原宇;梁鹏;盖希坤;乔英云;;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燃料油[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贤华;陈汉平;邵敬爱;杨国来;张世红;刘德昌;;国外生物质能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建社;郭庆杰;;流化床生物质CO_2催化气化模拟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周斌;雷建国;魏然;;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制备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展望[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5 王玉琪;;生物质炉具:市场前景看好,更需政府支持[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6 孙凤莲;王雅鹏;;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7 王革华;;生物质能在能源系统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述洋;李东升;;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与我国西部的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杨平原;张R

本文编号:2791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91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