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生物质气化中焦油的催化转化

发布时间:2020-08-14 16:08
【摘要】: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生物质气化气中含有1.0-10.0%的焦油,在使用过程中它们凝结在锅炉,传输管道,和内燃机的入口装置上。清除它们既费时,费用又很高。气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因焦油的脱除技术不成熟和焦油引起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因此生物质焦油是生物质气化技术推广应用的致命弱点。本论文以生物质焦油的催化脱除为研究目的。实验以苯和甲苯为焦油的模拟化合物,合成两类催化剂:镍铈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和镍基镁橄榄石负载型催化剂,利用蒸气转化反应对焦油进行催化转化的研究。其中镍铈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是用硝酸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镍基镁橄榄石催化剂是用天然的镁橄榄石为载体,浸渍一定量的硝酸镍及硝酸亚铈而制得的。合成的催化剂在反应前用混合气50%H_2+50%N_2,700℃下还原2.5h至到还原完全。反应条件:苯的进料速率为1.7ml/h(1.5g/h),甲苯进料速率为1.8ml/h,催化剂量为0.5ml,空速为862h~(-1),水碳比(S/C)为5.0,反应温度为700、750、800和820,进行苯或甲苯的蒸汽转化反应,通过气相色谱监测产物气体组分H_2、CH_4、CO和CO_2等。通过苯或甲苯的转化率对两类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同时又测试商业催化剂ICI46-1蒸汽转化性能,与我们制备的两类催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三种镍铈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高温下对苯的催化活性达到了与ICI46-1相同的效果,苯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超过800℃时对苯的转化率达到了80%,并且与催化剂ICI46-1相比,积碳量少,产品气中甲烷的含量很低。对于镍基镁橄榄石催化剂的三种催化剂对苯和甲苯的蒸汽转化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在反应温度达到800℃以上时,苯和甲苯的转化率都超过了70%。氧化铈改进的镍基镁橄榄石催化剂与镍基镁橄榄石催化剂相比,在低温下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并且明显地改善了催化剂的抗积碳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 共沉淀法制备的镍铈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和浸渍法制备的镍基镁橄榄石负载催化剂都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焦油的催化转化反应。 研制的两类催化剂对焦油的模型化合物苯和甲苯的催化转化效果较好。用铈作为助催化剂时,对催化剂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不仅使催化剂在低温下活性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K6
【图文】:

苯蒸汽,气体组成,转化反应,催化剂


图4一l各催化剂进行苯蒸汽转化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组成图。反应条件是催化剂.05血;SCI.5;0SV862地.(a)70()℃;伪)750℃;(C声oo℃;(d声30℃。图4一2一1(a),向,()c和(d)为我们制备的催化剂A、B和C分别在700℃、750℃、800℃和830℃下进行苯和甲苯的蒸汽转化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组分图。我们可以看到,各生成气体的含量大体上为60一65%的玩,17一32%的CO,6一18%的C仇和少于0.2%的C4If。气体成分表明了我们制备的由三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化合物催化剂能催化苯的水蒸汽转化反应。由于蒸汽转化反应的机理是

扫描电镜图,催化剂


(d)图4一4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图:(a)还原后的3.0%N沁vlinie,伪)反应后的3.0%N沁vlini()c还原后的负载1.0%Ce的.30%N沁vlinie和(d)反应后的负载1.0%ec的3.0%NiO/llvnie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琼;梁杰;宣俊;;生物质焦油处理方法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炜铭;蒋珍茂;潘丙才;杜琼;杨磊;张全兴;;树脂基纳米M/Fe(0)的研制及其催化脱除硝酸根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谷玉杰;吕剑;;酸催化异亚甲基甘油硬脂酸酯的水解[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仲鹏;苏继新;;工业污染源的氮氧化物排放及其控制措施[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5 银董红;谢国勇;赵海红;金勇;刘建福;;纳米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制备用于同时脱除烟气中的CO和NO[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全国;徐国强;杨群发;李冠峰;李刚;徐桂转;;生物质焦油热物理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宇;徐磊;王君;董益名;成力;;水泥窑焚烧生物质资源过程中产生焦油的研究——气相色谱质谱法在生物质焦油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水泥协会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文集[C];2011年

8 豆斌林;潘卫国;任建兴;;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蒸气催化脱除的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2.3分会《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豆斌林;潘卫国;任建兴;;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蒸气催化脱除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单国彬;邢建民;张怀英;李望良;刘会洲;阳承立;;德氏假单胞菌脱除加氢柴油中含硫化合物[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全国;生物质焦油燃烧动力学及其燃料特性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臧玉魏;改性Cu-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脱除NO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小芹;用于生物质焦油水蒸气重整的橄榄石载镍催化剂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炎昌;生物质气化中焦油的催化转化[D];郑州大学;2005年

2 江程程;生物质焦油的热裂解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继红;生物质焦油及其馏分的热动力学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升;移动床干馏制气副产物—生物质焦油制燃料油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5 石莹;凹凸棒石黏土催化裂解生物质气化焦油[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曾艳;生物质及其气化焦油的热解及动力学特性与机理[D];重庆大学;2008年

7 宋磊;凹凸棒石改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裂解生物质气化焦油中二甲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王素兰;生物质焦油热物理特性与燃气净化装置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9 王铁柱;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周凯华;凹凸棒石催化裂解生物质焦油[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3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93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