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基于时空属性的短期风速预测

发布时间:2020-08-17 21:01
【摘要】: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以保护环境,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具有不稳定的内在特性,导致其发电呈间歇状态,在风电并网时,对电网造成严重损害和困难。提前若干小时的风电功率预测可以为电网调度提供必要的依据,进而进行提前调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风电场的风速进行短期预测,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风速序列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其随机性较强,与2阶历史数据高度相关,平稳性不定,周期性较弱,此外采用单一模型预测后残差不是白噪声,仍然有信息残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两层模型,第一层模型对风速预测之后,求得残差,使用第二层模型对残差序列进行预测,将两层预测结果合并既得到了最终预测结果。使用两层模型对3个地理位置的风速进行预测,并与单一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当单一模型预测效果不好时,两层模型预测性能较单一模型有所提升。2)针对风速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使用的数据单一,信息有限导致的其预测性能差的问题,研究结合温度、气压、风向等多种物理特征,同时综合时间趋势性和周期性,空间相关的多个风场的角度,提出三种方法对其他站点进行选择,以得到对此站点预测帮助最大的少量站点来实现对一个站点的风速的融合预测。解决使用单一模型存在特征维度过高的问题,样本不足,难以训练出有效模型的问题。3)针对使用单一模型处理高维特征存在欠拟合着问题,同时也难以对天气的突发状况做出良好的预测,提出了用于风速预测的组合模型,包含四个部分:时间预测器、全局预测器、集成器和突变预测器,其能更好的预测风速突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常见的风速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K81
【图文】:

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1.1.1 课题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不可再生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越加突出。工业发展势必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导致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的缺口越来越大。而同时也进入了环境高风险时期,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屡见不鲜。不可再生能源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力,然而不可再生能源是大自然经亿万年形成,消耗后短期内不可能再次生成的紧缺能源。从近几年各方面的反馈来看,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其对环境带来的诸多问题,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运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地热、核能和潮汐能等。其主要特点就是清洁、环保、取之不尽。近年来太阳能,核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得到大力发展。与此同时,同属可再生能源而技术又相对成熟许多的风能也受到广泛的认可我国极大的提高了对风力发电的重视,可以预见,风能在我国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十三五”规划(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1],如图 1-1 所示。可见,风能是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主要着力点。

论文结构


图 1-2 论文结构图第 2 章对风速序列性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基于残差分析的两层模型,同时对常见的预测模型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第 3 章介绍基于时空属性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三种度量空间可参考性的方法,并使用它们对空间中的站点进行了选择,用实验验证了三种方法的实用性;构造了时间特征,通过实验对不同层级的时间特征进行了选择;引入了其它物理量对风速进行预测,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第 4 章介绍了提出的组合模型,其包括四个部分,分别对每个部分进行了介绍,并对每个部分分别进行了实验评估其性能。最后组合模型整体与其它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

预测原理,残差分析,风速


第2章 基于残差分析的风速预测速,首先要明确风速有哪些特征,风速预测的难点等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以对风速有直观的了解,对其果表明单纯的使用某种机器学习方法对风速进行预测模型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组合模型的构造方式多组合,机器学习与数值天气预报的结合;将信号分解测后再将结果组合在一起等等。使用单一模型对风速值与预测值之间存在差异,即为残差,当单一模型的残差里。残差是一个未知的序列,对其分析并预测可预测性能。因此提出了一个两层的模型,其原理图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桂涛;赵天磊;黄平;汤先拓;邢座程;;利用预测器降低令牌协议的通信量[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胡晓辉;;速射火炮闭环校正系统理论及自适应预测器算法[J];火控技术;1985年03期

3 李汉兵,谢维信;模糊预测器在倒车系统中的应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李希武,崔宪忠;自校正预测器用于电力负荷预报[J];电机工程学报;1983年04期

5 王华珍;林成德;杨帆;庄进发;;带置信度的混合压缩相符预测器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肖勇;周兴铭;;增强型步长值预测器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7 余雪岗;刘衍珩;魏达;田明;梅林;;用于移动路径预测的多步Markov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6期

8 郝利云;吴玲达;;基于卡尔曼预测器的数据预取方法[J];计算机仿真;2012年10期

9 贾建华;一种新的自适应线性预测器算法[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韩习武;赵铁军;;非精确概念的机器学习与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席斌;沈少萍;;模态分析的预测器设计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焦永;;双模式分支预测器的改进[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珏;;归纳机器学习[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4 王昊;李银波;纪志梁;;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呼吸困难[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吴沧浦;;智能系统与机器学习的新领域[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周晴杰;徐立鸿;吴启迪;;机器学习串级结构的初步探讨[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李刚;郭崇慧;林鸿飞;杨志豪;唐焕文;;基于词典法和机器学习法相结合的蛋白质名识别[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8 徐礼胜;李乃民;王宽全;张冬雨;耿斌;姜晓睿;陈超海;罗贵存;;机器学习在中医计算机诊断识别系统中的应用思考[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6年

9 蔡健平;林世平;;基于机器学习的词语和句子极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黄金铁;李景银;周建常;;对高炉炉况评价模型参数的机器学习——一个三类线性模式分类器的实现[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黎骊/文 [美] Tom M.Mitchell 著;机器学习与智能化社会[N];中国邮政报;2003年

2 IBM大数据专家 James Kobielus 范范 编译;机器学习已成为大数据基石[N];网络世界;2014年

3 本报记者 房琳琳;合久必分:分布式“机器学习”应运而生[N];科技日报;2014年

4 雨辰;机器学习类图书为什么火爆[N];中华读书报;2014年

5 百度公司技术副总监 多媒体部负责人 余凯;深度学习与多媒体搜索技术演进[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春茹;机器学习中的权重学习与差分演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姚明臣;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学习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Maxim Pecionchin;[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杜宇;基于深度机器学习的体态与手势感知计算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5 钟锦红;群智学习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赵东;基于群智能优化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7 鲁路;基于机器学习优化分子对接筛选肾衰营养胶囊有效成分[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8 赵玉鹏;机器学习的哲学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巍;面向格结构的机器学习[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义荣;基于机器学习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光前;前导零预测逻辑的设计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惠梦娟;基于序列特征的蛋白质功能类型预测器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3 陈志刚;基于度量学习和聚类的一致性预测器算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蒋冠军;记录式分支预测器[D];浙江大学;2010年

5 侯维宇;故障预测及其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毛海斌;基于半监督机器学习的情感分类领域适应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安军辉;基于微博数据的微博用户性别判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召阳;基于机器学习的改性麦槽吸附重金属构效关系模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成;基于半监督机器学习的文本情感分析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孙科;基于Spark的机器学习应用框架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95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95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