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预处理提高小麦秸秆酶解产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1:46
【摘要】: 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生物质能源作为储量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木质纤维素生成生物乙醇或其它生物制品的瓶颈是如何有效的破坏原料的结构以增加其反应性能。很多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如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等。本文研究了γ射线辐射预处理麦秸的辐照效应及辐照后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辐照预处理能明显破坏麦秸的结构。随辐照剂量增加,麦秸质量损失增大,粒度分布向细颗粒方向迁移。辐照与粉碎结合预处理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较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500 kGy、粒度为140目,葡萄糖得率为10.2%。辐照后效应对麦秸酶解产糖有明显的影响,以50、100、200、300和400 kGy辐照的麦秸酶解,其辐照后效应与初始效应的比值分别为12.9%、14.9%、8.9%、9.1%(产还原糖)和20.1%(产葡萄糖)。 通过考察辐照剂量、辐照与NaOH组合顺序、NaOH浓度、NaOH浸泡时间等因素,研究了用100 kGy剂量辐照与NaOH温和浸泡协同预处理工艺。通过对还原糖得率、组分改变、表面形态、结晶度等的分析,对该协同工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辐照与NaOH协同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还原糖得率,协同效应明显。较适宜的组合预处理工艺为100 kGy辐照加2%NaOH浸泡1 h后,其酶解还原糖得率达到理论产率的78.2%。单纯用100 kGy剂量辐照对麦秸的组分、表面形态及结晶度的改变不明显,但可以大大降低后续碱浸泡所需的用量和时间。 对100 kGy辐照加2%NaOH浸泡1 h的小麦秸秆的酶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酶解参数为:酶的用量为50 mg/g底物,底物量为1 g/50 ml缓冲液,温度为50℃,pH为4.8,酶解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小麦秸秆的酶解还原糖得率为80.15%。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K6
【图文】:
图 1.1 纤维素酶示意图M 是糖类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纤维素专有的称为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ellulose-binding domains,CBD)。在图 1的三个六边形代表芳烃与每两个吡喃糖环的疏水面相互作用。箭。维素酶的反应机理个完整的纤维素酶系,通常由作用方式不同而能相互协同催化水组成[8],即:内切葡萄糖苷酶(简称 EG,也称 Cx 酶)。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区,随机水解 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分子纤维素。外切葡萄糖苷酶,称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简称 CB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线状分子末端,水解 β-1,4 糖苷键,每次切
纤维素或半纤维素产 1 g 以葡萄糖表示的还原糖)。从原糖得率可知,当木质素含量去除了一部分后再稍微原糖浓度(2% NaOH 浸泡 1 h 与 100 kGy 辐照+2% 提高糖得率为目的的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并不需对小麦秸秆表面形态的影响处理,100 kGy 辐照,2%NaOH 浸泡 1 h 和 100 kGy 麦秸秆做扫描电镜分析(样品粒径均为小于 140 目),结果如图 4.5 至 4.8 所示。
100 kGy 辐照,2%NaOH 浸泡 1 h 和 100 kGy 麦秸秆做扫描电镜分析(样品粒径均为小于 140 目),结果如图 4.5 至 4.8 所示。图 4.5 未处理麦秸扫描电镜照片
本文编号:2803107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K6
【图文】:
图 1.1 纤维素酶示意图M 是糖类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纤维素专有的称为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ellulose-binding domains,CBD)。在图 1的三个六边形代表芳烃与每两个吡喃糖环的疏水面相互作用。箭。维素酶的反应机理个完整的纤维素酶系,通常由作用方式不同而能相互协同催化水组成[8],即:内切葡萄糖苷酶(简称 EG,也称 Cx 酶)。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区,随机水解 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截短,产生大量分子纤维素。外切葡萄糖苷酶,称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ase,简称 CB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线状分子末端,水解 β-1,4 糖苷键,每次切
纤维素或半纤维素产 1 g 以葡萄糖表示的还原糖)。从原糖得率可知,当木质素含量去除了一部分后再稍微原糖浓度(2% NaOH 浸泡 1 h 与 100 kGy 辐照+2% 提高糖得率为目的的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并不需对小麦秸秆表面形态的影响处理,100 kGy 辐照,2%NaOH 浸泡 1 h 和 100 kGy 麦秸秆做扫描电镜分析(样品粒径均为小于 140 目),结果如图 4.5 至 4.8 所示。
100 kGy 辐照,2%NaOH 浸泡 1 h 和 100 kGy 麦秸秆做扫描电镜分析(样品粒径均为小于 140 目),结果如图 4.5 至 4.8 所示。图 4.5 未处理麦秸扫描电镜照片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文清;黄少斌;张瑞峰;祝光富;;改性秸秆纤维素在水处理中除磷的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2年05期
2 胡婷春;王克勤;熊兴耀;苏小军;邹剑锋;易锦琼;;~(60)Coγ辐照对甘薯生料糖化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0年01期
3 王宁;黄玉西;田春蓉;林晓艳;王建华;;植物秸秆的液化及其在聚氨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龚志华;茯苓辐照降解及其产物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小军;马铃薯生料糖化发酵转化乙醇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喻;马铃薯淀粉γ-射线辐照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艾斌凌;纤维素酶的液体发酵与杨木生物转化乙醇[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璀璨;混合纤维素酶水解杨木及多菌种共发酵制备燃料乙醇[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邓良;~(60)Coγ-射线辐照对木薯淀粉的影响及无蒸煮发酵生产酒精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定国;丛生竹纤维的预处理及酶解发酵产乙醇[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0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0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