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催化热解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3:10
【摘要】:与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二氧化碳零排放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质热解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生物质利用途径之一 本文分别对农业废弃物花生壳、玉米秆酶解残渣木质素、松木屑三种生物质原料进行热解实验。首先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三种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并进一步在2.0kg/h处理量的流化床反应器小试装置上探讨了影响生物油产率的因素,得出各原料热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热解实验以河砂为流化床填料,用分级冷凝和电捕获器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生物油。花生壳最佳热解条件下生物油的产率为54.7%,一级冷凝油和电捕油中都是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酮类、醛类和酸类化合物。木质素最佳热解条件下生物油产率为30.9%,木质素热解产物相对简单,一级冷凝油的成分主要是酮类和酚类;而电捕油中大部分是酚类,另有15.1%的呋喃类化合物。木屑最佳热解条件下生物油产率达60.1%,一级油中主要成分为酚类、酮类和酸类,电捕油中酚类化合物占了主导地位,含量为47.4%,酮类和酸类化合物所占比重明显减少,另检测到10.6%的酰胺类化合物和9.6%的醚类化合物。 分级冷凝收集生物质生物油过程中生物油容易结焦,针对这一问题,对生物油收集装置进行改造,采用空气冷凝、冰水冷凝和静电捕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生物油。研究表明,改造后的收集装置不改变生物油产率,但会改变生物油分布,空气冷凝器通过收集少量高沸点的较大分子有机物,可有效解决生物油收集过程中容易结焦的问题。 在快速热解实验基础上,分别以炼铝工业废渣赤泥、天然矿物白云石和HZSM-5为催化剂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对松木屑进行催化热解实验,通过改变流化床内床料河砂和催化剂的体积比考察催化剂对热解和热解产物品质的影响。赤泥催化热解实验中,加入赤泥催化剂体积分数为100%时效果最好,冷凝油酮含量将近50%,电捕油中酚含量高达70%左右,对化合物实现了很好的富集和分离。白云石催化热解实验中,以不同锻烧温度处理的白云石为床料,其中800℃煅烧白云石催化热解效果最好,冷凝油组分变化不大,电捕油中消除了酰胺和醚类物质,而酚、酸、醛、酮等四类物质含量均有所增加。HZSM-5催化实验中,催化剂体积分数50%时催化效果最好,提高了冷凝油和电捕油中酚的含量,还产生了一定含量的烃类和酯类化合物。 生物质的利用途径主要有生物方法和热化学方法,本文以生物质生物处理方法的废料作为热化学处理方法的原料,使生物质能源转化效率最大化。将炼铝工业废渣赤泥用于催化热解试验,使生物油中化合物得到有效分离和富集,同时也为赤泥提供了一种新的利用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6
本文编号:2803185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烈;张忠河;何永梅;杨国峰;尤希凤;;国内外生物质裂解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2 陈琳;王清文;隋淑娟;张志军;;Py-GC-MS法研究硼及磷化合物对木质素热解产物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3 叶江明;潘其文;张会岩;王邓惠;何光莹;肖睿;;内循环串行流化床生物质催化热解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4 陈鸿伟;庞永梅;王晋权;张郑磊;;催化热解玉米秸秆实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07年05期
5 谭洪,王树荣,骆仲泱,余春江,岑可法;金属盐对生物质热解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6 郭晓亚;颜涌捷;;生物质油精制中失活催化剂的再生及焦炭前驱物分析[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张会岩;肖睿;肖刚;宋启磊;潘其文;;玉米芯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8 徐进;张军;魏新利;;生物质热解过程冷凝用换热器堵塞的实验研究[J];化工进展;2009年07期
9 张长森;石文;徐兴敏;张瑞芹;;木屑快速热解液化与产品分析[J];化工进展;2010年05期
10 张海荣;庞浩;石锦志;廖兵;;生物质化学组分及其液化残渣的热重行为[J];化工进展;2011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强;KF负载型催化剂及赤泥在生物柴油合成反应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3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0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