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秸秆类生物质两段式气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13:08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农作物废弃物,其中秸秆(稻草、麦秆、玉米秆等)每年有6亿吨,但是分布广,能量密度低,收集、运输和储存的成本太高,难以进行规模化利用,利用农村当地的生物质资源,开发以村为单位的小型秸秆气化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两段式气化炉是对传统的下吸式气化炉的改进,它不仅可以提高的气化效率,而且还具有气化气具有较低的焦油含量,气体净化工艺简单,没有二次污染,同时不会出现板结现象等的优点,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气化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两段式气化炉,但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对相关机理的研究,本文通过秸秆类生物质热解特性的研究、喉口段的数值模拟以及灰渣特性的研究,对气化炉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了指导意见,并对在新设计的两段式气化炉上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 本文首先运用TG-MS联用研究了秸秆类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对热解综合特性、TG/DTG曲线与热解产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两段式气化炉热解段的设计与气化炉的运行提供了指导意见;其次,对喉口段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设计工况满足部分氧化焦油脱除的温度需求;还通过灰渣特性分析,在实际运行中改进了除灰与密封系统,从而完成了两段式气化炉的优化设计。 同时,本文还在新设计的两段式气化炉实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气化炉的生产能力和产气品质。分别通过研究当量比ER和炭床高度对气化效果(气化气成分、气体热值、气化效率、炭转化率)的研究,得出了最佳当量比ER在0.30~0.35左右,最佳炭床高度在950mm~1000mm之间。之后进行了焦油测量试验,分析了当量比和炭床高度之间的关系。试验发现,当量比在0.30左右,焦油含量最低,而炭床越高则焦油含量越低。最后,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分析,本文还研究得出了气化炉快速启动的方法与保持其稳定运行的几个注意事项。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K6
【图文】:

流程图,气化工艺,公司,共燃


图 1-1 Foster Wheeler 公司供热用 CFB 气化工艺流程Fig.1-1 CFB gasification of Foster Wheeler用于共燃的气化炉第一台用于共燃的气化炉在奥地利 Zeltweg(图 1-2)建成,随后芬兰 La 1-3),荷兰 Amer(图 1-4)和美国 Vermont(图 1-5)相继建立了气化炉粉锅炉共燃应用。尽管已经成功运行,但由于电站关闭,奥地利的 Zeltw已于近期关闭。Lahti 和 Vermont 均在运行中,但是 Amer 工厂一直在改清洁单元,与 Lahti 和 Vermont 相比,Amer 项目的要求更严格,Amer 气展了气体处理设备,其具有低污染排放的优点且锅炉灰分可能得到更好的共燃应用情况见表 1-2。表 1-2 共燃应用的气化炉地点 设备 规模 MWth 状况奥地利 Zeltweg CFB,生物质气化气与煤粉锅炉共燃10 1998 年开始运行,近期关闭芬兰 Lahti CFB,美国 Foster Wheeler 公司,60 1998 年开始运行,改

生物质气化,煤粉锅炉,共燃,能源


图 1-2 奥地利能源集团在 Zeltweg 建立的 CFB 生物质气化与煤粉锅炉共燃系统Fig.1-2 CFB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coal-fired boiler combustion system in Zeltweg

生物质气化,共燃,煤粉锅炉,芬兰


51-3 美国 Foster Wheeler 公司在芬兰 Lahti 建立的 CFB 生物质气化与煤粉锅炉共燃.1-3 CFB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coal-fired boiler combustion system in Lah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星华;;秸杆颗粒市场前景看好[J];农村新技术;2011年16期

2 屈叶青;朱小顺;罗晓霞;;生物质能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05期

3 陈雪燕;陈少婷;郑林坚;吴静芬;;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财税激励机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4 路明;;关于开发生物质能的建议[J];科协论坛;2005年06期

5 孙迎;王永征;栗秀娟;岳茂振;卞素芳;;生物质燃烧积灰、结渣与腐蚀特性[J];锅炉技术;2011年04期

6 熊克;牛兵;王峰;;浅谈生物质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以国电东海龙源生物质发电厂为例[J];水电与新能源;2011年04期

7 ;“十二五”期间四大新能源产业应协调发展[J];工具技术;2011年08期

8 董信光;张格睿;程世庆;;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过程中H_2S的排放特性[J];洁净煤技术;2010年04期

9 蒲舸;谭波;;生物质和高硫劣质煤混烧灰熔融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3期

10 黄浩;张沛;;美国新能源发展概况[J];电网技术;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贤华;陈汉平;邵敬爱;杨国来;张世红;刘德昌;;国外生物质能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建社;郭庆杰;;流化床生物质CO_2催化气化模拟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周斌;雷建国;魏然;;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制备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展望[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4 田原宇;梁鹏;盖希坤;乔英云;;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燃料油[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玉琪;;生物质炉具:市场前景看好,更需政府支持[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6 孙凤莲;王雅鹏;;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7 王革华;;生物质能在能源系统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述洋;李东升;;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与我国西部的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杨平原;张R

本文编号:2803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03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