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生物炭基本性质与氮素吸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21:06
   以水稻秸秆、杉木、毛竹三种不同原材料制作生物炭,通过设置400℃、600℃、800℃的制备温度来探究不同原材料生物炭的特性,通过热重分析、电镜影像分析、红外官能团分析、元素组分分析、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和灰分组分分析的测定,来具体说明三种生物炭在不同制备温度下的理化性质。然后以水稻秸秆生物炭作为代表,进一步研究生物炭在吸附时间、环境pH、不同浓度梯度和不同生物炭量的条件下对尿素、铵氮、硝氮的吸附特征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秸秆、杉木和竹子的完全炭化温度为400℃、500℃和600℃,水稻秸秆的完全炭化温度最低,制备生物炭的能耗最低;水稻秸秆生物炭、杉木生物炭和竹子生物炭都具有清晰的表面孔隙结构,随制备温度的升高,微观表面结构逐渐清晰。不同温度下,水稻秸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显著大于杉木生物炭和竹子生物炭;水稻秸秆生物炭、杉木生物炭、竹子生物炭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表面含氧官能团,尤其是羰基和羟基不断减少,芳香性增强,极性减弱。不同制备温度下,水稻秸秆生物炭的官能团吸收峰比杉木生物炭和竹子生物炭更加明显,秸秆生物炭含有更丰富的官能团,化学反应活性大;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有机碳组分含量增大,氮、氢、氧组分含量降低。杉木生物炭中有机碳含量最高,水稻秸秆生物炭中有机碳含量最低。竹子生物炭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水稻秸秆生物炭和杉木生物炭相差不大。竹子生物炭中环境毒性元素含量最高,而水稻秸秆生物炭中最低。(2)随着吸附时间和环境pH的增大,800℃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尿素的吸附量依次大于600℃和400℃。随着吸附溶液尿素浓度和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800℃和600℃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尿素的吸附量明显大于400℃。粒径为2.0mm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尿素的吸附作用优于0.45mm。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溶液中尿素的推荐条件为:吸附时间3h,吸附环境pH 7,生物炭粒径2.0mm,溶液初始浓度3mol/L,以及较少的水稻秸秆生物炭添加量。(3)碱性吸附环境(pH8)不利于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铵氮的吸附。0.45mm粒径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溶液中铵氮效果优于2.0mm粒径。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溶液中铵氮的推荐条件为:吸附时间12h,吸附环境pH 8,生物炭粒径0.45mm,以及较高的溶液铵氮浓度和水稻秸秆生物炭添加量。(4)在不同吸附时间、吸附环境pH、溶液浓度和生物炭添加量条件下,400℃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硝氮的吸附明显高于600℃和800℃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粒径对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溶液中硝氮的效果无显著影响。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溶液中硝氮的推荐条件为:吸附时间12h,吸附环境pH 7,溶液硝氮浓度10ppm,生物炭粒径2.0mm,以及较少水稻秸秆生物炭添加量。综上,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碳骨架孔隙结构逐渐清晰而且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增加,微孔结构变得更为丰富,含氧官能团不断减少,碱性基团呈增加趋势,芳香性增强,稳定的碳环结构增加,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不同形态氮(尿素、铵氮、硝氮)吸附能力弱,吸附量小。生物炭对溶液中尿素、铵氮、硝氮吸附量分别为0.75mg/g、1.77mg/g、8.64mg/g左右。后续研究需要通过改性等技术手段提升水稻秸秆生物炭对不同形态氮的吸附能力,为生物炭农业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S216
【部分图文】:

生物炭,竹子,原料种类,制备技术


图2-1:生物炭制备技术流程逡逑原料种类(水稻辖杆、竹子、木材)和制备温度(400°C、6理。分别为S4;邋400°C稻轩生物炭,S6;邋600’C稻杆生;邋400°C木材生物炭,W6:邋600‘C木材生物炭,W8:邋800物炭,B6:邋600°C竹子生物炭,B8;邋800°C竹子生物炭。逡逑法逡逑法(TGA)观察样品在升媪过程中的质量随温度变化nElmer邋公司,Pyris邋1邋TGA)逡逑别将水稻稻杆、竹子和木材等样品放入鼓风干燥箱中I再用粉碎机磨碎(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HWV500测定。逡逑

曲线,热重分析,杉木,竹子


温度广C)逡逑图2-3:杉木恒定升温热重分析逡逑从图2-4的TG-T曲线中可W看出,在恒定升温速率下,竹子的重量随着温度的变化逡逑趋势。24°C到153‘C过程重量的损失率为4.0%,是竹子的脱水阶段。而从154‘C到444’C逡逑是失重率最大的区间,从DTG-T曲线也表明这一温度范围是失重速率最快的区间,说明逡逑这是竹子的主要热解区间,该区间物质的失重量约占原重的75%,失重主要是析出竹子逡逑中的挥发分而导致。在445°CW后还有一小段区间的失重,可能是由于竹子中还有一些沸逡逑点较高的物质缓慢析出。在600°CW后失重逐渐趋于平缓。由此可レッ推断出竹子完全炭化逡逑的温度为600’C。逡逑…5[逦、逦—重量变化A邋—重量变化速率B邋j邋1逡逑I:邋^邋%逡逑::\k逡逑V邋A邋^8逡逑0邋I ̄? ̄I ̄i ̄I ̄i ̄I ̄■ ̄I—■■ ̄1 ̄■ ̄I ̄^逦\逦\邋L邋■邋.1邋I._._1-9逡逑-100逦0逦100逦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逦700逦800邋目邋00逡逑温度(X)逡逑W2 ̄4;竹子恒定升温热重分析逡逑

曲线,竹子,升温速率,重量


-100邋0邋100邋200邋3朋邋400邋5加邋600邋700邋800邋900逡逑温度广C)逡逑图2-3:杉木恒定升温热重分析逡逑从图2-4的TG-T曲线中可W看出,在恒定升温速率下,竹子的重量随着温度的变化逡逑趋势。24°C到153‘C过程重量的损失率为4.0%,是竹子的脱水阶段。而从154‘C到444’C逡逑是失重率最大的区间,从DTG-T曲线也表明这一温度范围是失重速率最快的区间,说明逡逑这是竹子的主要热解区间,该区间物质的失重量约占原重的75%,失重主要是析出竹子逡逑中的挥发分而导致。在445°CW后还有一小段区间的失重,可能是由于竹子中还有一些沸逡逑点较高的物质缓慢析出。在600°CW后失重逐渐趋于平缓。由此可レッ推断出竹子完全炭化逡逑的温度为600’C。逡逑…5[逦、逦—重量变化A邋—重量变化速率B邋j邋1逡逑I:邋^邋%逡逑::\k逡逑V邋A邋^8逡逑0邋I ̄? ̄I ̄i ̄I ̄i ̄I ̄■ ̄I—■■ ̄1 ̄■ ̄I ̄^逦\逦\邋L邋■邋.1邋I._._1-9逡逑-100逦0逦100逦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逦700逦800邋目邋00逡逑温度(X)逡逑W2 ̄4;竹子恒定升温热重分析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徐正进;;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2期

2 谢祖彬;刘琦;许燕萍;朱春悟;;生物炭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向[J];土壤;2011年06期

3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16期

4 David J. Tenenbaum;;黑色的希望:生物炭[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7期

5 张键;程吉林;伏培仟;鲁梦江;;生物炭滤-砂慢滤处理农村分散式饮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8期

6 吴敏;宁平;吴迪;;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肖利,陈季华,刘振鸿;缺氧、好氧、压滤、富氧生物炭处理印染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8期

8 钱新锋;赏国锋;沈国清;;园林绿化废弃物生物质炭化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2年11期

9 石夏颖;赵保卫;马锋锋;张杰西;;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娄金生,姜广信,于连清,秦霄黎,樊建军,黄仕元,王文标;酸化水解--接触氧化--生物炭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J];给水排水;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国清;;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苹;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闫智培;李十中;;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震宇;郑浩;李锋民;;湿地植物芦竹生物炭的制备及特性表征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陈再明;陈宝梁;;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松木屑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行为[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李程;李小平;;生物炭对滩涂盐碱土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刘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靖tD;把生物炭还给农田[N];沈阳日报;2012年

3 白云水;唐山农民发明秸秆提取生物炭新技术[N];江苏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晔;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常云亮 王小胜;农民王有权将秸秆变成“香饽饽”提取生物炭和焦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班玮;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罗冰;生物炭渐火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N];粮油市场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郝晓明;为子孙留一片沃土蓝天[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鄂洋;生物炭表面有机小分子及其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杰;秸秆、木质素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氮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孙大荃;生物炭碳源驱动土壤微生物区系代谢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4 吴洁;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谢淘;生物炭的特性分析及其在黄水资源化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6 刘宁;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农业中应用的基础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7 NGUYEN THI HUONG;生物质炭对西北地区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江琳琳;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程效义;生物炭还田对棕壤氮素利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10 宗海英;花生壳生物炭对中国北方酸化土壤硝化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靖;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双酚A和磺胺甲VA唑的吸附[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昌见;生物炭对砂壤土理化性质及番茄生长性状的影响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梁桓;影响生物炭基氮肥氮素释放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盖霞普;生物炭对土壤氮素固持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王丽丽;不同生物炭对铅锌矿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于志红;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7 张广恪;豆禾混播与生物炭互作去除径流污染物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景明;生物炭对土壤中六价铬和莠去津的吸附锁定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张宏;生物炭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10 王菁姣;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及腐殖酸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808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08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e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