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夜间散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19:11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因其结构简单、性能优良、性价比高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夜间热损失的多少不仅影响着为用户供应热能的稳定性,还影响着热水器夜间的抗寒防冻能力。目前,国内外关于热水器集热性能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而定量分析多因素对夜间热损失的影响以及夜间热水器内流动传热特征的研究还没有。本文以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夜间散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影响热水器夜间热损失的关键因素。为了揭示初始温度、环境温度、风速等外界因素对热水器夜间热损失的影响,搭建了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热损失测试平台,进行了连续14天的夜间热损失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贮热水箱对流热损失、真空管辐射热损失和对流热损失占热水器总热损失的比例,得到了外界因素与热水器夜间热损失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分析热水器贮热水箱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保温层厚度以及真空管涂层发射率等自身结构参数对夜间热水器热损失的影响,利用CFD软件对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夜间的散热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在得到了热水器自身结构参数对夜间热损失的影响的同时,还揭示了热水器散热过程中流动传热的规律。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热水器夜间散热的过程中,贮热水箱由于向周围环境散热,贴近壁面处的流体温度率先下降,密度变大,沿着水箱壁面向下流动,速度较大,其余部位流体的流速很小。同样,贴近真空管壁面处的流体也向下流动,管内温度较高的流体在浮升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并迫使一部分还未到达真空管底部的冷流体一起回流进入水箱。此时,水箱与真空管联结处出现随机的漩涡。随着散热的进行,整个热水器内温度分层越来越明显,流体的流速愈来愈小,管内静止区域逐渐扩大。(2)夜间热水器的热损失主要包括水箱的对流热损失、真空管的对流热损失和辐射热损失。其中,真空管的辐射热损失最大,约占热水器总热损失的57.8%。其次是水箱的对流热损失,占比约为32.1%。真空管的对流热损失最小,约占3.7%。其余热损失为水箱和真空管联结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热损失。(3)在热水器结构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初始温度、环境温度和风速对贮热水箱夜间温降、真空管夜间温降以及热水器夜间热损失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水箱初始温度每增加1℃,其夜间温降增加0.15℃,热水器夜间热损失增加0.13 MJ;真空管初始温度每增加1℃,其夜间温降增加0.53℃,热水器夜间热损失增加0.22 MJ;平均环境温度每增加1℃,水箱夜间温降减少0.08℃,真空管夜间温降减少0.26℃,热水器夜间热损失减少0.18 MJ;平均风速每增加1 m/s,水箱夜间温降增加0.11℃,真空管夜间温降增加0.01℃,热水器夜间热损失增加0.10 MJ。(4)对于贮热水箱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35 W/(m·K)、保温层厚度为50 mm、真空管涂层发射率为0.06的热水器,选用导热系数为0.020 W/(m·K)的保温材料时,热水器夜间热损失可减少8.5%;选用60 mm厚的保温层时,热水器夜间热损失可减少5.0%;选用涂层发射率为0.05的真空管时,热水器夜间热损失可减少4.0%。
【学位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K515
【部分图文】:

平板型,集热器,太阳热水器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夜间散热特性研究境和节能减排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221.1.2 太阳热水器(一)太阳热水器的构成太阳热水器是将太阳光的辐射能转变为热能传递给水,从而获得热水的一装置[23]。太阳热水器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贮热水箱以及支架组成。1)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输运工质(通常是空气或水)内能的种热交换器[24]。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平板型集热器和真空管型集热器[25]。

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太阳热水器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夜间散热特性研究境和节能减排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221.1.2 太阳热水器(一)太阳热水器的构成太阳热水器是将太阳光的辐射能转变为热能传递给水,从而获得热水的一装置[23]。太阳热水器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贮热水箱以及支架组成。1)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输运工质(通常是空气或水)内能的种热交换器[24]。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平板型集热器和真空管型集热器[25]。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


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夜间散热特性研究内外玻璃管之间的真空夹层有助于减少其对流和导热热损度是保证热水器产品质量和使用年限的重要性能指标。根管的真空度应当不大于 5×10-2Pa[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泰阳;;2009年我国太阳热水器产销两旺[J];可再生能源;2010年01期

2 徐朱灵;;太阳热水器行业狂热后的思考[J];现代家电;2010年19期

3 ;行业大视野[J];现代家电;2009年14期

4 赵吉芳;王宪东;;太阳热水器管路排空技术[J];太阳能;2009年03期

5 马建新;魏静茹;;太阳热水器的补水和取水[J];河南农业;2008年19期

6 赵大伟;;太阳热水器知识问答(一)[J];新农业;2006年01期

7 ;太阳热水器产业被什么绊住了?[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3期

8 张宝军,陈桂德;分体承压式太阳热水器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5年09期

9 陆维德;太阳热水器系统热性能标准若干理念问题[J];太阳能;2005年01期

10 孙志国 ,谢建 ,范亚云 ,夏朝凤;云南太阳热水器技术经济分析[J];太阳能;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峰;;承压式太阳热水器出水方式的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徐国林;;太阳热水器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内容指点[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李方军;;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的结合[A];全国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陶桢;冯垒;;阳台式太阳热水器[A];全国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锦发;范军;;太阳热水器测试方法探讨[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贾琨;邵利民;郑瑞澄;;控制系统在家用太阳热水器热性能试验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7 韩绍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A];全国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江平;;积极推进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有机结合[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9 孙京岩;闫苇;庄长宇;谢丹丹;周志成;;直流光电一体平板太阳热水器的研究[A];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何晓峰;李淑兰;赵宝珠;岳峰;韩刚;王华军;;真空管太阳热水器日效率测算方法探讨(摘要)[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 风;太阳热水器四项国标发布[N];中国质量报;2003年

2 万祖华 本报记者 戴志忠;辉煌太阳能配套小区突破千家[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3 刘伊婷;家用太阳热水器合格率82.5%[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个别太阳热水器提供的热水不足[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肖桦;澳大利亚多项政策支持太阳热水器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李秀峰;大连数百户太阳热水器冻坏[N];中国建材报;2006年

7 记者 刘荣慧;桑宝太阳热水器得到市场认可[N];中国建材报;2006年

8 记者 蒙华;广大农村将成为太阳热水器“主战场”[N];中国建材报;2006年

9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吕贤如 钱建强;太阳热水器产业被什么细节绊住了[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丁英;家用太阳热水器合格率不足两成[N];江淮时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聪聪;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夜间散热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磊;太阳热水系统控制器的研究和应用[D];天津大学;2003年

3 孙志国;平板型太阳热水器夜间温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1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11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