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紧迫的问题。生物质能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诸如丹麦、荷兰、德国、法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各自的研究,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质能源研究与开发体系。但目前全世界大范围对能源植物的利用主要是木材与农作物,实际上美国《科学》杂志称,在某些情况下,用粮食作物等制造生物燃料不仅达不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发展生物质能要处理好能源与粮食的关系,因此开发新型的生物质就显得尤其重要。海藻类生物质生活在海洋里,不占用耕地,其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特别是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优势,高效、清洁、合理地利用丰富的海藻资源,对于我国在日后国际能源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对海藻这类海洋生物质的研究还比较少,属于崭新课题。本文主要对典型大型海藻热化学转化过程(燃烧和热解)进行了系统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研究海藻的燃料特性是进行海藻生物质利用的基础。第二章从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上分析了海藻生物质,发现其高灰低热值,高含水量,含氧量低于陆上生物质。海藻生物质灰熔点普遍不高,尤其长松藻极低的灰熔点导致其不适合热化学利用。我国国家标准(GB)与美国ASTM标准规定的灰化温度都不适合海藻类生物质,同时江蓠与马尾藻在较高灰化温度下,生成了较多的高熔点物,影响了灰熔点的判断。低温(530℃)下制得灰样的灰熔点更具有参考性。通过灰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方法、热显微镜观察及TG-DTG-DTA联用试验,对3种海洋生物质——海藻的灰熔融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海藻灰渣中都有大量碱金属氯化物结晶相,随着灰化温度的升高,结晶相强度减弱,发生了碱金属的蒸发,因而海藻热化学转化能源利用时必须考虑碱金属的蒸发问题。 同时文中还使用NETZSCH DSC404型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测定了3种海洋生物质-海藻在40~550℃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容,并在传统求解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失重值对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海藻在升温过程中水分挥发,挥发分大量释放,半焦状态3个主要区间内的比热容相差较大,其原因为其残留物性质发生了变化。3种海藻总体相比较而言,江蓠的比热容最大,条浒苔次之,马尾藻最小。文中还给出了海藻在40~550℃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容与温度的关联式。研究结果可供大型海藻生物质热化学转换能源利用及其相应的数值模拟参考使用。 热分析是分析海藻热解与燃烧过程的重要方法,因而第三章主要在DTG-60H热分析仪上进行了海藻生物质的热解与燃烧试验。海藻热解失重过程由脱水,快速失重和慢速失重以及固体残留物的分解过程。海藻热解温度比陆上生物质低,因为海藻的主要成分不同于陆上生物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FTIR分析用于测量样品热解时成分的变化;TG-MS用来分析海藻热解过程中的气体产物。随着升温速率增加,海藻热解初析温度提高,最大热解速率值增大,对应的峰值温度后移,挥发分热解活化能也随之增加。对海藻生物质的热解过程使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处理。二级反应机理函数适用于江蓠与海带的热解动力学分析;条浒苔和马尾藻热解低温区采用Zhuralev,Lesokin and Tempelman机理函数,高温区仍采用二级反应机理。海藻的着火方式为均相着火,着火温度较低容易着火。海藻的燃烧过程由脱水阶段,挥发分析出与燃烧阶段,过渡阶段,固定碳燃烧和高温反应阶段组成。文中还分析了着火温度、最大燃烧速率、燃尽温度等燃烧参数。海藻燃烧特性与方式与陆上木质类生物质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为挥发分的不同。TG-MS也用来分析燃烧的气体产物。各海藻CO_2和NO_2释放趋势与DTG曲线相吻合。SO_2释放曲线稍有差异,燃烧段的生成主要与含硫多糖有关,高温阶段主要是含硫灰分的分解作用。海藻低温段生成的含氮化合物(NOx)主要是由于挥发分分解阶段蛋白质的分解。最后利用一元二次方法计算了海藻的燃烧活化能。 本文第四章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海藻颗粒(条浒苔与马尾藻)的流化床燃烧。海藻在流化床内的挥发分析出燃烧时间较短,都在1分钟左右。条浒苔颗粒在流化床中燃烧先进行脱水和挥发分的燃烧;接着发生焦炭燃烧,其燃烧过程符合缩核模型,炭核由外向内逐层燃烧,而灰层半径几乎不变。但马尾藻颗粒进入流化床后,由于挥发分的大量快速释放而迅速膨胀破碎成屑。另外通过对条浒苔颗粒及不同燃烧时间后收集的焦炭颗粒剖面的SE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随着燃烧的进行,颗粒内孔隙增大,微孔表面粗糙,但局部甚至出现融化。在进行流化床连续燃烧海藻颗粒燃料实验时,当条浒苔给料与配风搭配合适时,能在750℃左右稳定燃烧,无结渣,温度波动不大。底灰中灰分粒径分布主要集中较大值和较小值左右。而马尾藻虽然在低温下能够燃烧,但随着燃烧的进行会出现严重结渣,主要是由于其灰熔点太低的缘故。因而可见条浒苔适合流化床燃烧而马尾藻不太适合。最后对条浒苔原样和流化床燃烧后收集的底灰进行孔隙结构分析,燃烧后灰比原样孔隙增多,内部孔隙扩张,孔容积和比表面积增大。通过分形分析可知海藻原样表面光滑,燃烧后表面粗糙不规则。 为了进一步了解海藻单颗粒燃料在流化床内的燃烧特征,第五章详细研究了两种单颗粒海藻颗粒(条浒苔与马尾藻)在流化床内单次投料下的焚烧试验。随着床温的升高,条浒苔释放NOx相对浓度增加,CO相对浓度减少。而马尾藻释放气体中SO_2与NOx含量相对条浒苔有所增加,随着床温的升高,CO相对浓度减少。床温的升高使得床内传热速率加快,两种海藻挥发分的析出提前,燃尽时间缩短。条浒苔与马尾藻随着风速的升高各烟气相对浓度无床温影响般明显规律性变化。风速的升高使得两种海藻燃烧容易,燃尽时间缩短。随着床层高度的变化,两种海藻各气体析出都没有出现明显规律性变化。床高的升高使得热载体增多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燃烧,燃尽时间也有缩短。通过分析床高、床温、流化风速三种因素对条浒苔颗粒燃烧后剩余质量和固定碳残留率的影响,可以看出床高因素对海藻颗粒在流化床内燃烧的影响最小。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各工况因素影响固定碳燃尽主次依次是:床层温度(℃)流化数床层高度(mm),可见在研究工况范围内床层温度是影响燃烧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建立了条浒苔单颗粒在流化床内燃烧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基本符合。 第六章里详细研究了海藻类生物质的快速热裂解过程,分析了各工况参数对海藻类生物质热裂解特性的影响规律。热解反应温度对海藻生物油的产率有一定影响。反应温度的增加有利于热解气的生成而不利于生成炭。在500℃左右存在最大产油率。停留时间(载气流量)对海藻生物油产率影响不大;停留时间减少,生物油产率略有提高。蛋白质快速热裂解产油率很高,产生焦炭很少,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容易裂解。热解反应温度升高,热解生成炭中挥发分的比例下降,而固定碳的比例则增加,这说明在较高温度时有更多的挥发分析出。检测结果表明海藻类生物油相比陆上一般生物质具有较高的碳氢含量,较低的含氧量的优点。最后讨论认为海藻热裂解中得到的炭和不凝气能够提供热裂解的热量需求,实现海藻热解制油-半焦与不凝气燃烧供热能量自平衡。 为了进一步了解海藻生物油的特点,第七章通过对海藻生物质(条浒苔、马尾藻)不同工况下热解制得的生物油进行GC-MS分析,得到了海藻油的主要成分。海藻类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为一些烃类、酮类、醛类、醇类和酚类化合物,以及较大分子量的羧酸及其衍生物,并包含了少量呋喃、吡喃、吡啶等衍生物的杂环化合物。条浒苔油中羧酸及其衍生物和烃类物质较多,而马尾藻生物油中甾族和醇类化合物较多,也检测出油酸和棕榈酸酯,花生酸。不同工况下产生的生物油在组成成分上非常相似,只是相对含量有所不同。热解温度对海藻油组分的分布起了重要作用,而载气流量对热解海藻油成分分布的影响就不明显了。 本章还初步研究了海藻生物质热解产油的机理。海藻热解油中大多数含氮化合物的形成都是与蛋白质的热分解有关。海藻油中的烃类物质生成主要与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物质有关。蛋白质的热解一般包括肽和氨基酸分子的热解。氨基酸热解主要机理是分子中脱去CO_2反应,以及Strecker聚解反应,继续进行裂解反应,形成含羰基和双羰基化合物。海藻含量较少的脂类物质也能在热解过程中发生脱羧、取代等反应生成烃类或酯类等。 本文最后总结了全文,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工作。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TK6
【部分图文】: M生物质制灰标准确定灰化温度为815℃和600℃,实0.18mm的海藻样品分别置于马弗炉中,分别在815℃物,815℃下的江蓠灰样已经熔化,条浒苔呈疏松深黄上,海带与马尾藻则呈块状渣,可见灰化温度815℃对蓠,海带和马尾藻灰样中出现灰渣粘结物,条浒苔粘结在灰皿上。由此可以推断长松藻灰熔点极低,极蓠,海带和马尾藻易结渣,同时灰熔点较低导致600℃密实的大颗粒,内部炭接触氧气不充分使得灰渣中少过。制灰结束后将600℃下制得的灰样收集于密闭容器条浒苔EN)和褐藻(马尾藻SA)进行分析。X-ray衍射分析ruker 公司产的 D8 ADVANCE 多晶 X 射线粉末衍射 X 射线衍射实验。衍射工作参数:阳极靶 Cu 靶;衍电流 40mA;NaI 闪烁计数器;石墨单色器滤色片;扫;扫描角度 2θ=0°~70°。
而表2-7列出了一些陆上生物质的灰成分分析。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生物质明显含有较多的钾元素和钠元素。原因是由于它们生长环在海洋里,钠和钾元素相对较多。因而可以进一步考虑海藻灰用经计算藻样的碱酸比 B/A 分别为:江蓠 1.315325,条浒苔 01882。可见江蓠最易结渣,马尾藻其次,条浒苔最不易结渣。.4 海藻灰的熔融特性分析对三种海藻灰样进行灰熔融观察试验,根据灰熔点测试标准 DI 51730–1994 分析灰样的熔融特性。试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由西德高温热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摄影记录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形态备,其结构如图 2-2 所示,它主要由高温电加热炉、水平式显微分组成。
灰变形软化的过程伴随着放热化学反应;900 多度时转为吸热,发生江蓠灰中钠的硅铝酸盐即硬玉的吸热熔融过程。图2-6(b)中条浒苔碳燃尽后在800℃开始吸热加强,TG缓慢失重发生了NaCl析出,表现出灰柱的缩小;于 1120℃左右开始出现新的 DTG 峰,熔融吸热,灰样开始变形软化。图 2-6(c)中马尾藻类似江蓠 760℃左右时 DTG 曲线开始出现明显下降,DTA 开始出现放热峰,两者都在 789℃达到峰值,灰开始变形软化,并伴随着放热化学反应;800多度时放热反应结束主要进行灰的熔融吸热过程。 从而可见热重燃烧试验高温段曲线与图 2-5 热显微镜下观察到灰熔融过程也相吻合。(a) 江蓠 (b) 条浒苔(c) 马尾藻图 2-6 海藻的热分析曲线Fig. 2-6 Thermal analysis curves of seawee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J];宁波节能;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爽;海藻生物质热解与燃烧的试验与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钢;市政污泥热解减排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熊思江;污水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吕高金;玉米秆及其主要组分的热解规律与生物油特征组分的定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军利;木质纤维类生物质定向热解行为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马洪亭;医疗废物热解特性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赵希强;农作物秸秆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秀如;城市污水污泥热解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陈春香;微藻及其与煤的混合热解燃烧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熊思江;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鑫力;废旧电线热解处理技术与中试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张冠瑛;热解油田污泥制备吸附材料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何益得;污水污泥中重金属在热解过程中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李俊飞;藻类快速高效热解的实验研究与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石丰;石油污泥热解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钟林;新疆五彩湾不粘煤气力分级及其热解制备兰炭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高希培;生物质热解液化实验研究及装置改进[D];郑州大学;2009年
8 魏尊;海藻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曾凡阳;生物质热解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齐雪宜;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建模及计算软件开发[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8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