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产气性能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03:24
   能源与环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消费正在加剧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必然。 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是资源量大、分布很普遍的两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厌氧发酵技术和低温太阳能集热技术是目前的两种成熟技术。生物质厌氧发酵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燃料短缺问题,实现了禽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多层次资源化利用,因而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然而,厌氧发酵过程受温度影响严重,发酵温度过低或波动过快,都会影响厌氧发酵的产气速率以及沼气中CH4的含量。现有沼气池增温保温方法有些利用生物质、煤炭、电等能源,热能转化率低,容易产生污染,有些增温保温效果差,生物质厌氧发酵过程很难控制。太阳能经济性集热温度与恒温厌氧发酵温度的匹配提供了太阳能集热器与生物质厌氧发酵器集成的基础。为此,本课题研发了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该系统是将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以水为热媒供给发酵罐,来满足发酵所需的热量,使之突破了昼夜、季节、气候等不利因素的束缚,实现了连续稳定供能。 为了研究发酵温度、发酵原料对恒温发酵产气性能的影响、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的产气性能及其装置性能和综合效益,本课题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在四个11.5L的发酵罐中并行批次实验研究了19℃、30℃、37℃和52℃下鲜牛粪、鲜牛粪与莲花菜叶混合原料发酵过程,并用沼气分析仪实时测量了沼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含量,发现:(1)牛粪发酵浓度为8%时,38天内52℃、37℃、30℃和19℃下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73.12L、187.59L、153.41L和39.12L,发酵周期分别为22天、22天、27天和36天,发酵周期内累积产甲烷量分别为90.44L、100.47L、79.35L和13.90L,池容产气率分别为0.71m3/m3·d、0.76 m3/m3·d、0.51 m3/m3·d和0.10m3/m3·d。37℃时厌氧发酵的产气量最大,产气品质最好。(2)牛粪发酵浓度为4%时,22天内30℃、37℃和52℃下累积产气量分别为41.69L、52.30L和55.57L,发酵周期分别为16天、15天和14天,发酵周期内池容产气率分别为0.23 m3/m3·d、0.32 m3/m3·d和0.36 m3/m3·d,累积产甲烷量分别为19.07L、24.49L和25.22L,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51.07%、51.76%和50.63%。与其它温度相比,尽管52℃下的发酵周期短,池容产气率高,但沼气品质却最差。(3)牛粪与莲花菜叶VS质量比为3、混合原料发酵浓度为8%时,52℃、37℃和30℃实验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201.83L、225.18L和195.76L,发酵周期分别为31天、42天和58天,池容产气率分别为0.65 m3/m3·d、0.54 m3/m3·d和0.34 m3/m3·d,累积产甲烷量分别为99.31L、117.96L和102.10L,平均甲烷含量为49.20%、52.38%和52.16%。牛粪和莲花菜叶混合厌氧发酵可以显著地提高牛粪和莲花菜叶的厌氧发酵转化率。在试验条件下,发酵周期内30℃、37℃和52℃混合原料厌氧发酵比牛粪单一原料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提高了7.00%、34.08%和22.16%。VS质量比为3时,最适发酵温度为37℃;自然发酵无法启动混合原料发酵,应减少莲花菜的含量,减小VFA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需要实时调节pH。 2.在环境平均温度为8.6℃下,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能够在30±2℃下稳定运行,总固体浓度为7%时产气高峰出现在第11天,产气量高达2.059m3/d;最大料容产气率0.86m3/m3·d,发酵周期为28天;若系统运行正常,对4~5口之家,只需3m3的沼气池即可满足全天的烧水做饭需求。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装置的财务净现值NPV(i=10%)为8573元,内部收益率FIRR为43.64%,益本比为2.80,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9年。根据目前甘肃省农村的日常用能方式,则炊事时CO2年减排量可达2.35×107t,沼气替代秸秆、薪柴和煤炭对CO2减排的贡献分别为47.47%、40.80%和11.73%。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1)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恒温厌氧发酵产气能力的影响,发现了37℃时厌氧发酵的产甲烷量最大,产气品质最高;(2)研发了新型的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该中试装置在兰州地区冬季工况下可以稳定生产沼气。 本课题研发的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突破了北方地区时间、季节、气候变化对生物质厌氧发酵的束缚,有效地解决冬季沼气产气率低,产气不稳定的问题。与传统沼气池保温增温方法相比,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更加节能和环保,对厌氧发酵过程可控性更好。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太阳能加热的恒温沼气池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进而推动了农民生活方式向更加健康、文明、卫生的方式转变,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扩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实现了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学位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S216.4
【部分图文】:

沼气生产,太阳能,恒温,实物


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对厌氧微生物和产气条件之间的关了系统研究,发现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温度对其影响尤为重要。事实证明上或生物学上的最适温度并不等于实际生产中的最佳温度,很多地区根据指导生产,结果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目前我国常用的户用沼气为 6~10m3,采用地下砖混土建的圆形水压式沼气池,普遍存在施工繁琐长,又易漏水漏气,且在冬季不产气或产气量很小的诸多弊病,已成为制沼气技术推广的瓶颈[88-90]。因此,本课题组研制了一台新型太阳能加热的气装置,并在 09 年 3~4 月在兰州市西铁机械加工厂进行了试验研究,为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农村沼气能源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村可再生能用率。3.1 实验装置、测试指标及方法3.1.1 实验装置

二氧化碳,潜力,沼气,薪柴


4.2.2 本装置对甘肃省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预测表 4.5 沼气替代不同传统能源二氧化碳减排潜力Tab 4.5 The CO2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f biogas燃料 秸秆 薪柴 煤炭能源消费量 (×106t) 9.31 7.00 2.80二氧化碳排放量 (×107t) 1.16 1.00 0.42沼气替代传统能源二氧化碳减排量 (×106t) 0.47 0.47 1.41二氧化碳减排量 (×107t) 2.35截至到 2009 年 12 月 23 日,甘肃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 90 万户[96]。以甘肃省90 万座户用沼气,若每年所产的沼气全部替代秸秆、薪柴或煤炭,则 CO2减排量分别为 2.87×107t、2.46×107t 和 1.37×106t。根据目前甘肃省农村的日常用能方式,所产沼气替代秸秆、薪柴和煤炭的比例分别为 20%、20%和 60%,则炊事时 CO2图 4.1 不同条件对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影响Fig 4.1 Effect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on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potential

系统图,沼气生产,太阳能加热


(a)分体式系统 (b)一体式系统图1.2 装置示意图Fig 1.2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1.太阳能集热器 2.搅拌装置 3.热交换器 4.辅助加热装置 5.阀门 6.泵 7.余热回收装置 8.保温外罩 9.沼气收集区做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太阳能加热装置及余热回收装温度为 50℃时,一体式装置的总热量利用率可达到 95%;使用余热回收进料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10~20℃;系统的日平均温度波动范围可控,年平均温度波动可控制在±5℃内;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以上两种装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提高。G. Kocar[68]等设计了 5m3太阳能加热的沼气罐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金平;高海涛;冯荣;赵沁童;;新型太阳能恒温沼气池性能实验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2 李金平;马思聪;刁荣丹;冷小超;王春龙;;新型农村绿色建筑的构建与能耗分析[J];中国沼气;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佳悦;太阳能加热的三级恒温沼气生产系统运行策略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2 尹冬雪;猪粪、牛粪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数量分析及光照时间对其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韩成付;有机固废高效好氧—厌氧联合反应能源回收与利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4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44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