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可展开太阳能聚焦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7:31
   可折叠/展开结构具有质量轻、收拢体积小、发射成本低等优势,这为构建大聚焦比、大口径的空间太阳能聚焦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开展高效可展开太阳能聚焦器系统的研究对于推动空间太阳能高温利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可展开太阳能聚焦器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性能分析,提出了大口径、大收纳比、可高效折叠/展开的空间可展开太阳能聚焦器系统的设计方案,探索了性能提高的策略,完成了可展开聚焦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分析。 本文首先基于悬臂梁假设,利用ANSYS软件对充气支撑结构进行了静态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低阶频率(前3阶频率)几乎不受内压的影响;内压对于高阶频率(后7阶)的影响较大;内压在影响结构固有频率的同时也改变了结构的振型。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充气展开的非线性动力力学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求解,以一个开口面积为20m2、焦距为8m的充气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次、三次折叠未充气状态的支撑杆及反射部件的展开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对比支撑杆一次折叠和三次折叠展开过程中内压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出支撑杆内压变化与其折叠次数无关。充气展开过程中,在充气薄膜材料上有褶皱的出现,这将影响展开后反射部件的聚焦性能。 根据蒙特卡洛光线跟踪法及光线的镜面反射定律,分析了充气式可展开太阳能聚焦器的聚焦性能,并通过调整充入气体参数、聚焦器的结构壁厚和结构形式等对其展开过程及聚焦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单一壁厚薄膜反射面结构展开后的聚焦效率约为50%;通过调整薄膜壁厚沿径向的变化,可以有效改善充气反射面展开聚焦性能,聚焦效率最大可达60%;成型反射面结合充气式或机械式支撑杆的新型聚焦器的展开聚焦效率可以达到理想设计值。 为了克服充气式展开聚焦器在充气过程中存在的褶皱问题,整个聚焦结构采用由充气薄膜材料预制成型的多组小尺寸的聚光镜片叠装,在空间展开为大面积的聚焦器。采用Pro/E软件进行参数化三维建模、装配,对新型聚焦器的展开锁定机构设计,并对可伸展支撑结构进行抗压性能、抗弯性能和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在支撑杆顶端受30N轴向和径向力时,可展开支撑杆结构具有优异的抗压和抗弯性能,支撑结构的安全系数非常高;第5阶振型对应的结构位移最大,约为0.1m。 对预制成型的折叠聚焦器在空间展开的预期过程进行了运动仿真,获得了展开轨迹曲线及位置曲线等相关数据,并对存在各种误差时展开结构的聚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组装镜片能够按照预期实现由收纳状态到工作状态的展开过程,并最终达到了预期的展开锁定效果;支撑杆长度伸缩误差对焦点精度的影响比支撑杆孔径间隙误差的影响要大;存在轴间隙误差时,焦点坐标位置x和y误差均在半径为3mm的圆内变化,焦点位置误差不具有规律性;随着指向误差、焦面位置误差及镜面加工误差的增大,聚焦器焦面光斑半径增大,并且由圆形光斑逐渐演变为椭圆形,能流峰值降低,整个焦面接收的总能量保持守恒。镜面误差对焦面能流和光斑形状的影响最大,应合理设置接收面的大小和位置。 利用FLUENT软件对吸热器内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吸热器结构进行优化,使每根吸热管内工质的流量均匀。根据蒙特卡洛光线跟踪法及光线的镜面反射定律,采用优化后的新型太阳能聚焦系统展开结构的几何模型计算吸热管壁面接收的太阳能热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吸热管内氦气的流动不均匀性小于5%,氦气的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整个出口氦气的平均温度约为1125K,最大温差为50K。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TK513
【部分图文】:

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


可展开太阳能聚焦系统结构

双层薄膜,充气天线


L’Garde研制的双层薄膜面充气天线

充气天线


图 1.3 IAE 试验的充气天线结构试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利用柔性薄膜结构材料构建空间大口径的过程是可靠的,该充气天线的装载体积仅为传统机械展开天线射面展开精度的在轨测试后发现,整个反射面的精度比预期值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绍泽;蔡仁宇;丁袆;郭鹏飞;;基于ADAMS的太阳电池阵动力学模拟参数化建模系统[J];电子机械工程;2011年03期

2 李铁;张璟;唐大伟;;太阳能斯特林机用新型吸热器的设计与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3 江燕;美进行首次空间充气天线成形试验[J];国际太空;1996年08期

4 张春平,刘志刚,赵耀华,唐大伟;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用腔式吸热器热性能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沈世钊;膜结构──发展迅速的新型空间结构[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刘晓峰,谭惠丰,杜星文;充气太空结构及其展开模拟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刘晓峰,谭惠丰,杜星文;充气太空管展开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苗常青;李学涛;马浩;;空间充气展开天线支撑结构的模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9 卫剑征;苗常青;杜星文;;充气平面天线结构展开过程仿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10 梁小光;丁竹生;焦映厚;陈照波;;卫星太阳翼阻尼器参数选定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本文编号:2865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65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