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分层储热水箱设计及其对太阳能集热器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22:09
   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太阳能以其清洁、普遍、巨大、长久的优点被人们广泛应用与生活和生产中。太阳能热水系统通常可以提供40-60℃的热水,单个太阳能热水器也是现在城市和农村人们生活热水的首选,但是在太阳能不充足的阴雨天和夜间,如何有效的把太阳能储存起来是现在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提出的温度分层型储热水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在家用和城市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带蓄热水箱的系统启动慢、可用能少的问题,并能使集热器长期处于高效工作状态。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温度分层换热储热装置作为太阳能供暖供热水系统换热储热装置,既分层换热储热装置,通过换热装置避免传热工质直接进入储热水箱破坏储热水箱内部稳定的环境;通过分层换热可以使储热水箱内形成高度的温度分层。 建立了太阳能集热、储热、供暖的实验系统,同时具有完整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可以对太阳能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开展了太阳能集热、换热、储热的实验研究。 本文对分层换热储热水箱进行换热储热实验,对储热水箱的充热过程的实时监控,分析结果显示水箱中上下层的温度差先是逐渐升高,上下层的温差最高可以达到26.7℃,到达最高后逐渐降低,储热水箱中上下层的温差范围为15-30℃。斜温层厚度为20cm,在整个充热过程中保持稳定。分层储热系统比不分层系统启动快1天,储存的可用能比不分层系统高多105.45MJ。水箱的保温性能好,热损失小,可以长时间保持水箱内部的温度分层。 文本对一种热管型真空集热器在不同进口温度下集热器的瞬时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当太阳能辐射量在700±50MJ时,集热器进口温度分别为10℃、20℃一直到80℃时进行测试,集热器的瞬时效率随着进口温度的升高程下降趋势,集热器瞬时效率最高可以达到65%,在进口温度80℃时集热器的瞬时效率为37%。 对充热过程中分层储热系统集热器的日平均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其与理论计算的不分层储热的集热器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充热过程中分层储热系统的集热器日平均效率比不分层储热系统的集热器效率高1%-6.5%,分层储热系统可以使集热器保持在高效率下运行。
【学位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TK513;TK51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太阳能储热的意义
    1.3 太阳能储热技术的分类
        1.3.1 按照热量的储存时间分类
        1.3.2 按照储热介质分类
        1.3.3 按照储热温度分层与否分类
    1.4 温度分层储热的原理及作用
        1.4.1 储热介质的选择
        1.4.2 水箱温度分层储热的原理
        1.4.3 水箱温度分层的作用
    1.5 温度分层储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1.5.2 国内研究现状及应用
        1.5.3 温度分层储热研究现存的问题
    1.6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2章 温度分层型储热罐的设计
    2.1 水箱温度分层的多节点模型
    2.2 水箱温度分层的实现与破坏
        2.2.1 实现水箱温度分层的方法
        2.2.2 水箱温度分层的破坏
    2.3 水箱温度分层效果的影响因素
    2.4 温度分层储热水箱的设计
        2.4.1 分层储热水箱的容积
        2.4.2 分层储热水箱的内部结构设计
        2.4.3 分层储热水箱的保温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储热水箱温度分层实验
    3.1 太阳能集热储热供暖系统的设计
        3.1.1 系统介绍
        3.1.2 系统的运行方式
    3.2 数据采集系统
    3.3 储热水箱的热损实验
        3.3.1 储热水箱的热阻系数
        3.3.2 储热水箱热损实验过程
        3.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储热水箱温度分层实验
        3.4.1 充热实验过程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3 储热水箱温度分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层储热对太阳能集热器效率的影响
    4.1 热管真空管的定义与分类
    4.2 热管的传热原理
    4.3 集热器瞬时效率定义及计算
    4.4 不同进口温度下集热器瞬时效率的实验及分析
        4.4.1 实验过程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分层和不分层储热过程中集热器效率
        4.5.1 实验过程
        4.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世明;高峰;;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储热水箱和辅助热源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2009年04期

2 徐云;;太阳能系统在铁岭某酒店的设计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7期

3 孔德骞;金玮涛;;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设计与防过热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6期

4 黄麟朝,尤泉,田胜元;太阳能在游泳馆供热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8期

5 黄麟朝,尤泉;游泳馆太阳能供热系统设计初探[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年05期

6 郑贤德,吴小平;家用热泵供热水装置及其实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1998年01期

7 吴小平,郑泠,谢经明,郑贤德;家用热泵热水装置的试验研究[J];制冷;1998年03期

8 袁清澈;;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储热水箱有效容积的确定方法[J];给水排水;2010年S2期

9 张森;程伟良;孙东红;梁晓文;;太阳能供热系统储热水箱散热机理分析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年01期

10 李婧 ,李翠芹;技术橱窗[J];广东科技;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晓辉;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丹;分层储热水箱设计及其对太阳能集热器效率的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2 蔡文玉;基于CFD的太阳能分层加热储热水箱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秦迪;小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韩京龙;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的研发[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佳亮;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水控制系统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陈文婷;北京地区太阳能供暖集热—蓄热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7 吴邦本;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应用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8 李云;太阳能设备改制及在棚室水产养殖供暖中的潜在应用[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9 梁雷欣;基于负荷特性的太阳能辅助直燃机采暖运行模式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张磊;与建筑一体化的新型太阳能热水利用装置原理与分析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6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66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