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松木屑加压热解及产物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00:11
   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利用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尖锐,生物质热解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传统热解技术中,焦油问题是阻碍其广泛推广的棘手难题,加压热解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法。本论文利用自制高温高压反应釜开展松木屑常压和加压热解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和进料方式对热解过程中产物质量分布和产物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松木屑的热解过程可以3个阶段:物料干燥阶段、一次热解反应阶段和残渣的二次热解阶段。其中,一次热解反应阶段的失重率为63.10%,是发生热解反应的主要阶段。(2)在松木屑的常压热解实验中,焦油是热解的主要产物,其产率在33.47%~45.97%之间。而在加压热解中,高压促进了焦油的二次裂解,600°C压力为5MPa时,焦油含量为14.24%。高温进料时,热解气和焦油的产率明显增加,生物炭和水的产率明显下降,其中焦油产率比常温进料时高11.26%。(3)在常压热解中,CO是高温区间的主要气体成分,且随温度的升高,CO和H_2含量呈上升趋势而CO_2和CH4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在加压状态下,加压促进了焦油的脱羧基作用,当压力升高时,CO_2含量持续增加。高温进料不利于焦油和热解气间的二次裂解反应,从而导致H_2、CH4和CO_2的含量明显下降。(4)提高热解压力,焦油含氧量明显减少。压力促进了焦油二次裂解生成小分子醛、酮和酸等化合物。600°C,3 MPa下松木屑加压热解油的主要组分为含氧化合物,苯酚和乙酸是加压热解油中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5)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挥发分和H、O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固定碳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生物炭的FTIR分析表明高温促进了木质素和多聚糖类物质的降解;高压对木质素的降解并无抑制作用,但会促进脂肪族类有机物的降解。提高热解压力和热解温度,生物炭燃烧性能明显提高,600°C,3 MPa下的生物炭热分解的温度区间为480~615°C,其失重率在480~600°C范围内均维持在6%·min-1以上。从微观结构来看,加压促进了生物炭内部的膨胀,而且随着热解压力的升高,生物炭表面变得更加粗糙,孔隙结构更加发达。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K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质与生物质能及其特性
    1.2 生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3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1.4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概述
        1.4.1 直接燃烧技术
        1.4.2 热化学转化技术
        1.4.3 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5 生物质加压热解的研究进展
        1.5.1 生物质热解机理及研究现状
        1.5.2 生物质加压热解的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实验部分
    2.1 热解实验设备
    2.2 实验原料及热解装置
        2.2.1 实验原料及特性
        2.2.2 加压热解实验装置
    2.3 实验步骤
        2.3.1 松木屑常压热解实验步骤
        2.3.2 松木屑加压热解实验步骤
    2.4 热解产物的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
        2.4.1 气体产物的分析方法
        2.4.2 液体产物的分析方法
        2.4.3 固体产物的分析方法
        2.4.4 数据处理方法
3 松木屑常压热解特性研究
    3.1 松木屑热解过程分析
    3.2 常压热解产物质量分布
    3.3 常压热解气体组分分析
    3.4 常压热解生物炭和热解油的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松木屑加压热解特性研究
    4.1 加压热解产物质量分布
        4.1.1 温度对产物质量分布的影响
        4.1.2 压力对产物质量分布的影响
        4.1.3 进料方式对产物质量分布的影响
    4.2 加压热解气体组分分析
        4.2.1 温度对热解气体组分的影响
        4.2.2 压力对热解气体组分的影响
        4.2.3 进料方式对热解气体组分的影响
    4.3 加压热解油的特性分析
        4.3.1 热解油元素组成分析
        4.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3.3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4.4 加压热解生物炭的特性分析
        4.4.1 生物炭的基本特性分析
        4.4.2 生物炭燃烧特性分析
        4.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4.4 扫描电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子彬,唐黎华,徐志刚,俞丰,马智华;洁净煤新技术——快速加氢热解[J];洁净与空调技术;1996年03期

2 白丛生;李晓东;沈祥智;池涌;严建华;;等温环境下垃圾热解影响因素分析[J];能源工程;2006年02期

3 赵希强;宋占龙;王涛;李龙之;马春元;;微波技术用于热解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年12期

4 沈祥智;严建华;池涌;白丛生;温俊明;倪明江;岑可法;;聚乙烯在连续给料外热式回转窑内的热解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6期

5 李琦,徐德龙,李辉,肖国先,王堤,吴华夏;生活垃圾的热解试验[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沈巧炼;;城市污泥低温热解技术影响因素的分析[J];能源工程;2012年06期

7 杨晓刚;柴勇利;陈英;;松木屑非等温热解动力学研究[J];河南科学;2012年08期

8 苏鹏宇,马增益,李剑,沈逍江,蒋旭光;医疗废物典型组分在回转窑内的热解研究[J];能源工程;2004年06期

9 王启民;赵家峰;郝佳;;棉秆与煤混合热解的特性研究[J];工业锅炉;2013年05期

10 丘克强;吴倩;湛志华;;废弃电路板环氧树脂真空热解及产物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恩;废弃液晶面板有机材料的热解机制及铟的提取[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翔宇;木质纤维素与塑料废弃物共催化热解制备芳烃和烯烃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余永;秸秆生物质旋转床热解反应器工艺分析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4 邹亮;低阶煤及其四氢呋喃萃取产物的热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郭飞;慢速热解技术结合光谱技术表征天然有机质热稳定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李海英;生物污泥热解资源化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李钢;市政污泥热解减排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8 沈逍江;医疗废物回转窑热解焚烧处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杨迪;城市生活垃圾与农林废弃物共热解及热解液分离提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10 黄金保;纤维素快速热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佰青;松木屑加压热解及产物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2 龚春晓;不同粉碎预处理方式对烘焙松木屑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3 欧凤林;褐煤与生物质在CO_2气氛下共气化过程特性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4 叶小宁;禾本科生物质选择性热解制备4-乙烯基苯酚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姚维坤;改性HZSM-5催化生物质和废塑料共热解的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赵晶;石煤与生物质焙烧提钒过程中热解特性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超;淖毛湖煤及其添加铁系氧化物的热解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崔博;生物质垃圾热解焚烧一体化装置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杨潇潇;农作物秸秆低温热解特性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10 程晓晗;石莼与褐煤低温共热解的转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2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92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