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生物质掺混燃烧特性实验
发布时间:2021-03-02 13:24
为缓解煤炭资源紧张,在煤中掺烧生物质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本文利用综合热分析仪,在不同条件下,对煤(兰炭、神府烟煤、大同无烟煤)和生物质(大豆秆、小麦秆)以及二者混合物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物质添加比例增大,兰炭的燃烧特征温度降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增大;当生物质添加比例为50%时,混合样品的着火温度基本接近生物质的着火温度;升温速率增大,兰炭与大豆秆的掺烧向高温区移动,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燃尽特性指数增大。该实验结果对降低煤的着火温度以及改善煤炭资源紧张提供了依据。
【文章来源】:热力发电. 2019,48(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装置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煤和生物质单独燃烧过程
2.2 煤种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2.3 生物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2.4 生物质添加比例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2.5 升温速率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低煤份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实验[J]. 高佳佳,覃建果,魏小林,吴桂福. 热力发电. 2017(12)
[2]稻壳与不同煤种的混燃特性研究[J]. 杜一帆,于敦喜,吴建群,曾宪鹏,徐明厚. 热力发电. 2016(08)
[3]兰炭作为动力用煤的燃烧性能研究[J]. 刘家利,杨忠灿,王志超,姚伟. 洁净煤技术. 2016(02)
[4]关于兰炭强度的讨论[J]. 吴宽鸿,苗文华.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4(08)
[5]生物质与煤掺烧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 王晓钢,鲁光武,路进升. 可再生能源. 2014(01)
[6]生物质与煤混燃的燃烧特性实验研究[J]. 王玉召,李江鹏. 锅炉技术. 2010(05)
[7]生物质与煤混烧燃烧特性研究[J]. 马爱玲,谌伦建,黄光许,朱孔远. 煤炭转化. 2010(01)
[8]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生物质前景研究[J]. 李建锋,郝继红,吕俊复,冀慧敏,杨迪,齐娜. 电站系统工程. 2007(06)
[9]不同升温速率下石油焦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J]. 周军,张海,吕俊复. 煤炭转化. 2006(02)
[10]我国煤炭能源供求紧张局势分析与对策[J]. 牛冲槐,任朝江. 中国能源. 2004(02)
本文编号:3059338
【文章来源】:热力发电. 2019,48(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装置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煤和生物质单独燃烧过程
2.2 煤种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2.3 生物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2.4 生物质添加比例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2.5 升温速率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低煤份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实验[J]. 高佳佳,覃建果,魏小林,吴桂福. 热力发电. 2017(12)
[2]稻壳与不同煤种的混燃特性研究[J]. 杜一帆,于敦喜,吴建群,曾宪鹏,徐明厚. 热力发电. 2016(08)
[3]兰炭作为动力用煤的燃烧性能研究[J]. 刘家利,杨忠灿,王志超,姚伟. 洁净煤技术. 2016(02)
[4]关于兰炭强度的讨论[J]. 吴宽鸿,苗文华.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4(08)
[5]生物质与煤掺烧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 王晓钢,鲁光武,路进升. 可再生能源. 2014(01)
[6]生物质与煤混燃的燃烧特性实验研究[J]. 王玉召,李江鹏. 锅炉技术. 2010(05)
[7]生物质与煤混烧燃烧特性研究[J]. 马爱玲,谌伦建,黄光许,朱孔远. 煤炭转化. 2010(01)
[8]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生物质前景研究[J]. 李建锋,郝继红,吕俊复,冀慧敏,杨迪,齐娜. 电站系统工程. 2007(06)
[9]不同升温速率下石油焦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J]. 周军,张海,吕俊复. 煤炭转化. 2006(02)
[10]我国煤炭能源供求紧张局势分析与对策[J]. 牛冲槐,任朝江. 中国能源. 2004(02)
本文编号:3059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05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