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硫、氯对生物质钾释放转化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00:48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持,目前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最大比重。由于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污染性,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物质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低熔点碱金属蒸汽,导致设备产生结渣、高温腐蚀及积灰等问题,限制了生物质的大规模利用。一般认为,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一方面煤中的硫能够固定生物质燃烧时易释放的碱金属K,一方面煤燃烧时SO2的释放也会减少;煤中的氯会促进碱金属释放;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反应竞争机制。本文基于煤与生物质混烧的背景,采用向生物质添加煤中各形态硫、氯的方法,模拟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硫、氯对生物质钾释放转化影响规律。文章从单颗粒炉中的综合燃烧特性研究、煤中硫、氯对生物质钾迁移/转化影响的化学分析、生物质钾动态释放特性的在线测量三个方面进行实验。本文首先选用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花生壳三种典型的生物质和大同烟煤、伊敏褐煤两种不同煤阶煤,在高加热速率的单颗粒炉燃烧系统上,综合研究了典型生物质/煤的燃烧特性、不同温度以及煤中硫、氯对生物质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高加热速率条件下,不同燃烧阶段并行重叠;生物质的添加...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硫、氯对生物质钾释放转化影响研究


018年全世界能源结构

结构图,能源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11绪论1.1研究背景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持,主要包括化石燃料、水电、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根据2019年BP世界能源年鉴[1],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比最高(33.63%),其次是煤炭(27.21%)、天然气(23.87%)。对于中国能源结构,煤炭占比最高(58.25%),占比较高的还包括石油(19.59%)和水电(8.31%)。由上述数据可知,目前不管是全球范围还是国内范围,化石能源始终占能源结构的主要比例,根据全球人口和经济等因素,EIA、OPEC、BP、IEA和ExxonMobil等机构预测到2040年,全球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所占比例约为3/4[2]。图1.12018年全世界能源结构图1.22018年中国能源结构由BP年鉴[1]统计得到,2008~2018年我国各类能源消费量和比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由图可见,煤炭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从12年左右开始放缓,近几年的消费量出现相对持平的状态,所占比例从72.15%到58.25%逐年下降;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和比例呈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占比分别在17%~20%和3%~8%区间;水电是除煤炭、石油外占比最高板块,近十年在6%~8%间增长;核能虽然初始基数较低(0.69%),但增长幅度较大,目前占比2.03%;包括生物质能、垃圾发电、太阳能、热能、风能等的可再生能源,也从0.28%快速增长到4.38%。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较好,能源结构转型初见成效。但也可以看到,煤炭仍占能源消费主导地位。石油33.63%煤炭27.21%天然气23.87%水电6.84%核能4.41%可再生能源4.04%煤炭58.25%石油19.59%水电8.31%天然气7.43%可再生能源4.38%核能2.04%

单颗粒,测试系统,硕士学位,论文


单颗粒炉测试系统[68]


本文编号:3073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073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