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氧化对奶牛场沼液中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6 00:56
为了提高沼液磷的回收效果,研究了曝气种类和曝气条件对奶牛场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参考曝气条件下,与氮气和空气相比,臭氧能更大程度地降低颗粒态磷和交换态磷含量,并大幅度提升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臭氧曝气的优选条件为沼液初始pH值为6、臭氧发生量为10 g·h-1、氧化时间为60 min,曝气后沼液中溶解性正磷酸盐浓度提高了76.12%,溶解性正磷酸盐占总磷比例提升20.75%。臭氧氧化可以促进颗粒态磷和交换态磷向溶解性正磷酸盐转化,从而促进沼液磷的回收。
【文章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3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沼液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沼液中磷的形态分析
1.3.2 曝气种类
1.3.3 臭氧发生量
1.3.4 初始pH值
1.3.5 氧化时间
1.4 测定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初始沼液中磷的形态分析
2.2 不同曝气种类对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2.3 臭氧氧化沼液过程中各因素对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2.3.1 臭氧发生量对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2.3.2 初始pH值对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2.3.3 氧化时间对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鸟粪石结晶法处理牛场沼液过程中磷形态转化[J]. 李洪刚,陈玉成,肖广全,黄磊,杨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3)
[2]我国南方红壤区氮磷湿沉降对森林流域氮磷输出及水质的影响[J]. 徐冯迪,高扬,董文渊,郝卓,徐亚娟. 生态学报. 2016(20)
[3]O3/H2O2深度氧化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J]. 魏祥甲,王兰,乔瑞平,俞彬,刘凯男.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4(06)
[4]沼液的概念、成分和再利用途径及风险[J]. 韩敏,刘克锋,王顺利,秦岭,高程达. 农学学报. 2014(10)
[5]猪和奶牛粪污厌氧发酵中固相磷形态变化分析[J]. 付广青,靳红梅,叶小梅,陈广银,杜静,常志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02)
[6]O3-H2O2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J]. 彭人勇,邱晓. 化工环保. 2013(04)
[7]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磷形态顺序提取分析方法[J]. 许春雪,袁建,王亚平,王苏明,代阿芳. 岩矿测试. 2011(06)
[8]江苏省大型沼气工程沼液理化特性分析[J]. 靳红梅,常志州,叶小梅,马艳,朱瑾.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1)
[9]磷回收技术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 郝晓地,衣兰凯,王崇臣,仇付国.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5)
[10]超声、臭氧处理石化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研究[J]. 吕凯,季文芳,韩萍芳,吕效平. 环境工程学报. 2009(05)
硕士论文
[1]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带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吸附特性研究[D]. 冯磊.重庆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85123
【文章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3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沼液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沼液中磷的形态分析
1.3.2 曝气种类
1.3.3 臭氧发生量
1.3.4 初始pH值
1.3.5 氧化时间
1.4 测定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初始沼液中磷的形态分析
2.2 不同曝气种类对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2.3 臭氧氧化沼液过程中各因素对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2.3.1 臭氧发生量对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2.3.2 初始pH值对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2.3.3 氧化时间对沼液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鸟粪石结晶法处理牛场沼液过程中磷形态转化[J]. 李洪刚,陈玉成,肖广全,黄磊,杨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3)
[2]我国南方红壤区氮磷湿沉降对森林流域氮磷输出及水质的影响[J]. 徐冯迪,高扬,董文渊,郝卓,徐亚娟. 生态学报. 2016(20)
[3]O3/H2O2深度氧化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J]. 魏祥甲,王兰,乔瑞平,俞彬,刘凯男.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4(06)
[4]沼液的概念、成分和再利用途径及风险[J]. 韩敏,刘克锋,王顺利,秦岭,高程达. 农学学报. 2014(10)
[5]猪和奶牛粪污厌氧发酵中固相磷形态变化分析[J]. 付广青,靳红梅,叶小梅,陈广银,杜静,常志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02)
[6]O3-H2O2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J]. 彭人勇,邱晓. 化工环保. 2013(04)
[7]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磷形态顺序提取分析方法[J]. 许春雪,袁建,王亚平,王苏明,代阿芳. 岩矿测试. 2011(06)
[8]江苏省大型沼气工程沼液理化特性分析[J]. 靳红梅,常志州,叶小梅,马艳,朱瑾.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1)
[9]磷回收技术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 郝晓地,衣兰凯,王崇臣,仇付国.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5)
[10]超声、臭氧处理石化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研究[J]. 吕凯,季文芳,韩萍芳,吕效平. 环境工程学报. 2009(05)
硕士论文
[1]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消落带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吸附特性研究[D]. 冯磊.重庆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85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08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