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南海北康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与沉积演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1-03-20 16:56
  以南海北康盆地钻井、测井及区域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南海扩张及南沙地块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了该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盆地演化规律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4个重要不整合面,分别为裂开不整合、破裂不整合、碰撞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据此将盆地新生代演化划分为断拗、转换及拗陷等3个阶段,其中断拗期可分为2幕,断拗I幕对应于南沙地块漂移前,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沉积;断拗II幕对应于南沙地块漂移期,三角洲规模减小,碳酸盐岩台地开始发育。转换期盆地继承早期沉积环境,为盆内提供物源。拗陷期盆地进入深水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海底扇-水道-块体搬运-深水披覆泥的沉积组合。断拗期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海砂岩是盆地最有利的储集体,应沿着盆缘及盆内大型隆起两侧寻找砂体;断拗晚期发育的碳酸盐岩台地储集体是盆地重要的勘探目标,应沿着构造古隆起方向在盆地中部及南部边缘寻找;而拗陷期的深水重力流砂体是盆地潜在的勘探目标,应在盆地西部垂直于陆坡方向向下寻找。 

【文章来源】:中国海上油气. 2018,3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南海北康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与沉积演化规律


图1北康盆地构造区划Fig.1TctonicdivisionofBeikangbasin

沉积演化,盆地,地层,不整合界面


第30卷第2期唐武:南海北康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与沉积演化规律11海扩张相对应的有重要地质意义的不整合界面对于划分盆地演化阶段、阐明沉积演化规律十分必要。南沙地块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构造运动,如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等[16],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不整合界面(图2)。然而,这些构造运动的响应在不同盆地中具有差异性[17],并非所有构造运动及形成的不整合界面对北康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其中有3期构造运动(礼乐运动、南海运动、南沙运动)以及4个不整合界面对北康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图2、3)。图2北康盆地地层及构造-沉积演化(据文献[17]修改)Fig.2Stratigraphyandtectonic-sedimentaryevolutionofBeikangbasin(modifiedfromreference[17])图3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剖面位置见图1)Fig.3SeismicexpressionofmainunconformitiesinBeikangbasin(seeFig.1forlocation)

不整合界面,盆地,沉积演化规律


第30卷第2期唐武:南海北康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与沉积演化规律11海扩张相对应的有重要地质意义的不整合界面对于划分盆地演化阶段、阐明沉积演化规律十分必要。南沙地块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构造运动,如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等[16],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不整合界面(图2)。然而,这些构造运动的响应在不同盆地中具有差异性[17],并非所有构造运动及形成的不整合界面对北康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其中有3期构造运动(礼乐运动、南海运动、南沙运动)以及4个不整合界面对北康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图2、3)。图2北康盆地地层及构造-沉积演化(据文献[17]修改)Fig.2Stratigraphyandtectonic-sedimentaryevolutionofBeikangbasin(modifiedfromreference[17])图3北康盆地主要不整合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剖面位置见图1)Fig.3SeismicexpressionofmainunconformitiesinBeikangbasin(seeFig.1forlocatio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江口盆地重要不整合界面与珠江沉积体系演化分析[J]. 王永凤,李冬,王英民,徐强.  沉积学报. 2015(03)
[2]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区油气成藏[J]. 张功成,屈红军,刘世翔,谢晓军,赵钊,沈怀磊.  石油学报. 2015(05)
[3]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与南海扩张耦合关系[J]. 解习农,任建业,王振峰,李绪深,雷超.  地学前缘. 2015(01)
[4]边缘海构造旋回:南海演化的新模式[J]. 张功成,王璞珺,吴景富,刘世翔,谢晓军.  地学前缘. 2015(03)
[5]南海南部海域中中新世(T3界面)构造变革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及构造含义[J]. 姚永坚,杨楚鹏,李学杰,任建业,姜涛,佟殿君,韩冰,殷征欣,徐巧越.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6]深水重要油气储层——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J]. 王振峰.  沉积学报. 2012(04)
[7]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成藏与勘探[J]. 朱伟林,钟锴,李友川,徐强,房殿勇.  科学通报. 2012(20)
[8]追踪边缘海的生命史:“南海深部计划”的科学目标[J]. 汪品先.  科学通报. 2012(20)
[9]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特征和沉降演化[J]. 赵中贤,孙珍,陈广浩,张云帆.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5)
[10]南沙海域盆地的地层系统与沉积结构[J]. 孙珍,赵中贤,周蒂,杨少坤,林鹤鸣,陈广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5)



本文编号:3091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091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8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