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损失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0 10:26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对集热器热损失机理进行研究,可进一步掌握集热器的热力性能,为改进现有集热器技术、提高太阳能热利用效率提供了方向。本论文首先对已有的集热器传热模型进行简化,在验证简化模型精确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影响集热器热效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抛物面槽式集热器场的能量传递、转换过程,分析并且计算了集热器场的各项热损失,得到了影响集热器场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于采用蒸汽直接产生(DSG)系统的集热器场,初步探讨了这种集热器场的水动力稳定性,并计算了其循环水泵耗功。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示意图
来安装抛物面反射镜和固定吸收器,能够使集收器能够精确的固定在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线上力矩管的结构设计理念,这种力矩管安装简便合金制造,水平放置,与吸收器平行,两端与动力矩管旋转追踪太阳。力矩管上装有 6 个支片状,垂直于力矩管安装。在片状支撑架边缘
图 2-2 集热器支撑结构示意图控制抛物面反射镜方位,使集热器能够精确追踪太阳运动塔、电动机、控制芯片和中央控制计算机等,如图 2-3 所示两个支撑塔支撑,相邻的两个集热器组件共用一个支撑塔机驱动,电动机安装在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塔,由控制芯片的各个太阳光线传感器负责接收太阳位置信息并转化成电传输给位于电站控制室里面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经过计算集热器应旋转的角度,并发指令给控制芯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管式集热器开发[J]. 刘赟,张红,战栋栋,庄骏,陈兴元. 华东电力. 2008(03)
[2]太阳能–煤炭互补的发电系统与互补方式[J]. 崔映红,杨勇平,张明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05)
[3]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动态测试方法研究[J]. 孙峙峰,郑瑞澄. 太阳能学报. 2007(11)
[4]太阳能热混合发电系统综述[J]. 崔映红,陈娟. 现代电力. 2007(05)
[5]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集热效率研究[J]. 赵玉兰,张红,战栋栋,贠海涛. 太阳能学报. 2007(09)
[6]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发展[J]. 赵利勇,胡明辅,杨贞妮. 能源与环境. 2007(04)
[7]太阳能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 缪仁杰,李淑兰. 应用能源技术. 2007(05)
[8]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J]. 罗振涛,霍志臣. 太阳能. 2007(02)
[9]U型管式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热效率及性能研究[J]. 田琦. 能源工程. 2006(06)
[10]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J]. 罗智慧,龙新峰. 电力设备. 2006(11)
硕士论文
[1]太阳能与50MW供热机组一体化热发电系统集成研究[D]. 陈娟.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
[2]太阳能和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研究[D]. 张燕敏.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
本文编号:3109356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示意图
来安装抛物面反射镜和固定吸收器,能够使集收器能够精确的固定在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线上力矩管的结构设计理念,这种力矩管安装简便合金制造,水平放置,与吸收器平行,两端与动力矩管旋转追踪太阳。力矩管上装有 6 个支片状,垂直于力矩管安装。在片状支撑架边缘
图 2-2 集热器支撑结构示意图控制抛物面反射镜方位,使集热器能够精确追踪太阳运动塔、电动机、控制芯片和中央控制计算机等,如图 2-3 所示两个支撑塔支撑,相邻的两个集热器组件共用一个支撑塔机驱动,电动机安装在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塔,由控制芯片的各个太阳光线传感器负责接收太阳位置信息并转化成电传输给位于电站控制室里面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经过计算集热器应旋转的角度,并发指令给控制芯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用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管式集热器开发[J]. 刘赟,张红,战栋栋,庄骏,陈兴元. 华东电力. 2008(03)
[2]太阳能–煤炭互补的发电系统与互补方式[J]. 崔映红,杨勇平,张明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05)
[3]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动态测试方法研究[J]. 孙峙峰,郑瑞澄. 太阳能学报. 2007(11)
[4]太阳能热混合发电系统综述[J]. 崔映红,陈娟. 现代电力. 2007(05)
[5]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集热效率研究[J]. 赵玉兰,张红,战栋栋,贠海涛. 太阳能学报. 2007(09)
[6]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发展[J]. 赵利勇,胡明辅,杨贞妮. 能源与环境. 2007(04)
[7]太阳能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 缪仁杰,李淑兰. 应用能源技术. 2007(05)
[8]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J]. 罗振涛,霍志臣. 太阳能. 2007(02)
[9]U型管式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热效率及性能研究[J]. 田琦. 能源工程. 2006(06)
[10]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J]. 罗智慧,龙新峰. 电力设备. 2006(11)
硕士论文
[1]太阳能与50MW供热机组一体化热发电系统集成研究[D]. 陈娟.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
[2]太阳能和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研究[D]. 张燕敏.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
本文编号:3109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10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