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与煤混烧及其污染物排放特性
发布时间:2021-06-14 11:03
煤是世界上广泛存在的矿物资源,在一次能源使用中占有主导地位,其燃烧过程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恶化了环境。生物质能源极其丰富,作为燃料使用可部分可缓解一次能源消耗,因其产生CO2源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而实现CO2“零排放”。本文选取烟梗是烟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多做弃置处理,既是浪费资源,同时也会污染环境;芒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作物。煤中掺混一定量的生物质进行燃烧是可综合利用生物质,在优化煤燃烧特性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生物质的利用价值。本文采用热分析方法,在20℃/min的升温速率下对贵州褐煤,Texas褐煤,烟梗和芒草及不同比例(10%-90%)烟梗-贵州褐煤和芒草-Texas褐煤进行燃烧实验,分析了生物质中富含的碱性矿物质对于着火温度,挥发分和固定碳最大燃烧速率及其对应温度,燃尽温度和综合燃烧指数等的影响。热分析数据表明,碱性物质能够促进褐煤和生物质的燃烧,提高综合燃烧指数;生物质优化了褐煤的燃烧,从热分析数据得知,当烟梗掺混量为40%、芒草掺混量为30%情况下燃烧与原褐煤燃烧特性最为接近,为最优掺混比例。燃烧实验过程中污染物数据采集采用热分...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A仪器热重SDTQ600热重分析仪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仪(FT-IR)
TA仪器热重SDTQ600热重分析仪炉体、水平双臂双天平结构和样品臂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风能市场前景[J]. 祁和生. 机电设备. 2013(02)
[2]燃煤链条锅炉改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方案探讨[J]. 孙海鹏.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06)
[3]O2/CO2气氛下生物质与煤混燃的NO排放特性研究[J]. 谢敬思,程世庆,张慧敏,张海瑞,刘坤. 热力发电. 2012(08)
[4]采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氰酸酯固化过程[J]. 秦大可,周国丽,金建锋. 热固性树脂. 2012(02)
[5]生物质燃料压缩成型技术的研究[J]. 曲直,么艳香,张永,郭永.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01)
[6]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的制备、应用与市场[J]. 周斌,雷建国,魏然. 中国环保产业. 2011(06)
[7]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的技术评述[J]. 马志刚,吴树志,白云峰. 电站系统工程. 2009(06)
[8]热重-质谱联用技术应用进展[J]. 朱文辉,杨柳,杨红燕,董学畅. 云南化工. 2009(05)
[9]中小型焚烧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辅助设备设计要点[J]. 张晓虹. 通用机械. 2009(09)
[10]几种生物质的TG-DTG分析及其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J]. 梁爱云,惠世恩,徐通模,赵钦新,周屈兰,谭厚章,孙鹏. 可再生能源. 2008(04)
博士论文
[1]生物质与煤混烧过程中细微颗粒排放特性研究[D]. 王泉斌.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Mn掺杂的Si的电磁特性研究[D]. 丁澜.浙江师范大学 2012
[2]流化床气化生物质成型燃料实验研究与模拟[D]. 裘啸.华北电力大学 2011
[3]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D]. 李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
[4]生物质与煤混烧中PM10及其痕量元素分布的研究[D]. 夏永俊.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9699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TA仪器热重SDTQ600热重分析仪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仪(FT-IR)
TA仪器热重SDTQ600热重分析仪炉体、水平双臂双天平结构和样品臂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风能市场前景[J]. 祁和生. 机电设备. 2013(02)
[2]燃煤链条锅炉改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方案探讨[J]. 孙海鹏.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06)
[3]O2/CO2气氛下生物质与煤混燃的NO排放特性研究[J]. 谢敬思,程世庆,张慧敏,张海瑞,刘坤. 热力发电. 2012(08)
[4]采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氰酸酯固化过程[J]. 秦大可,周国丽,金建锋. 热固性树脂. 2012(02)
[5]生物质燃料压缩成型技术的研究[J]. 曲直,么艳香,张永,郭永.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01)
[6]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的制备、应用与市场[J]. 周斌,雷建国,魏然. 中国环保产业. 2011(06)
[7]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的技术评述[J]. 马志刚,吴树志,白云峰. 电站系统工程. 2009(06)
[8]热重-质谱联用技术应用进展[J]. 朱文辉,杨柳,杨红燕,董学畅. 云南化工. 2009(05)
[9]中小型焚烧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辅助设备设计要点[J]. 张晓虹. 通用机械. 2009(09)
[10]几种生物质的TG-DTG分析及其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J]. 梁爱云,惠世恩,徐通模,赵钦新,周屈兰,谭厚章,孙鹏. 可再生能源. 2008(04)
博士论文
[1]生物质与煤混烧过程中细微颗粒排放特性研究[D]. 王泉斌.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Mn掺杂的Si的电磁特性研究[D]. 丁澜.浙江师范大学 2012
[2]流化床气化生物质成型燃料实验研究与模拟[D]. 裘啸.华北电力大学 2011
[3]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试验研究[D]. 李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
[4]生物质与煤混烧中PM10及其痕量元素分布的研究[D]. 夏永俊.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9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229699.html